临床荟萃 ›› 2004, Vol. 19 ›› Issue (11): 631-632.
陈乃耀;王大力;张海霞
出版日期:
2004-06-05
发布日期:
2004-06-05
Online:
2004-06-05
Published:
2004-06-05
中图分类号:
陈乃耀;王大力;张海霞. 外周血白细胞动态变化对预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J]. 临床荟萃, 2004, 19(11): 631-632.
[1] | 王壮壮, 任欢, 刘彦廷, 田春雷. 基于Dryad数据库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发生脑积水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 临床荟萃, 2025, 40(4): 313-319. |
[2] | 许慧峰, 晋艳勇, 苟若澜, 胡明哲. 脑出血患儿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J]. 临床荟萃, 2025, 40(4): 325-328. |
[3] | 李芳芳, 刘亚首, 夏磊. 外周血Hcy、D-D、NLR结合PLR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J]. 临床荟萃, 2025, 40(3): 217-221. |
[4] | 卜志平, 赵宇, 刘洪峰, 刘光亮, 韩文芹. 家庭成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J]. 临床荟萃, 2025, 40(3): 222-226. |
[5] | 刘金腾, 刘星宇, 黄露梅, 潘海龙. 脑出血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J]. 临床荟萃, 2025, 40(1): 5-13. |
[6] | 朱静, 黄灿. 饮食与复发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J]. 临床荟萃, 2024, 39(11): 1040-1046. |
[7] | 刘秀颖, 崔凯歌, 刘丽莹, 吴艳凯, 于佳琪, 杨冀萍.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卒中后疲劳的中枢机制[J]. 临床荟萃, 2024, 39(5): 401-407. |
[8] | 宋梦姣, 王睿琪, 曹灿, 程光森, 刘羽, 李忠亮, 杨建豪. 血尿酸与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J]. 临床荟萃, 2024, 39(3): 216-221. |
[9] | 梁炳松, 李育英, 张岐平, 陈英道, 李健.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穿支动脉梗死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J]. 临床荟萃, 2023, 38(12): 1091-1094. |
[10] | 余一夫, 袁春华. 膈肌放松技术结合抗阻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J]. 临床荟萃, 2023, 38(11): 1002-1007. |
[11] | 白碧玥, 彭艳, 朱晓峰, 尹昌浩. 缺血性脑卒中影响侧支循环建立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临床荟萃, 2023, 38(11): 1034-1037. |
[12] | 徐文灯, 沈懿, 张小峰. 心电图非特异性ST-T异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J]. 临床荟萃, 2023, 38(10): 883-886. |
[13] | 李志勇, 李星. 多模态超声在高血压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筛查中的临床价值[J]. 临床荟萃, 2023, 38(7): 613-617. |
[14] | 辛燕红, 郎桂艳, 陈子为, 王东玉.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价值[J]. 临床荟萃, 2023, 38(6): 504-509. |
[15] | 辛在娥. 误诊为脑膜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及文献复习[J]. 临床荟萃, 2023, 38(5): 448-45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