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借鉴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慢性胃炎相关的研究与指南,形成了涉及慢性胃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内镜及实验室诊断、治疗原则、转归与预后、国内外尚待解决的问题等共53项推荐意见,发表了《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上海)》,本文就该指南的更新与亮点进行解读。
随着健康观念和医疗模式的转变,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更多关注。良好的生活质量是决定HD治疗成功的众多指标之一。显著影响接受HD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社会人口统计学状况、精神状态(抑郁)、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合并症、HD持续时间、不遵守处方药物和营养问题。本文综述了HD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旨在为提高该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serum nega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SNRA)是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但体内又缺乏对应的自身抗体,这类疾病较血清阳性类风湿关节炎(seroposi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SPRA)而言更易被忽视,易发生误诊和漏诊。本文对SNRA的发病机制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SNRP的认识。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PD置管是患者维持透析的生命通路。PD能顺利、有效的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良好的PD置管术。近年来,国内外在PD置管技术上不断创新改进,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文阐述了各种PD置管术最新改进改良方法。
目的 通过利用生物信息学开发糖酵解相关基因以预测胃癌(gastric cancer, GC)患者预后。方法 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GC患者信使核糖核酸表达谱数据, 通过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以鉴定GC组织和正常组织间显著差异的基因集。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分析构建糖酵解相关基因预测GC患者预后的模型,并使用 Kaplan-Meier 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单因素及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验证模型预测性能。采用基因集变异分析分析高低风险组间生物途径状态的差异。结果 获得15个糖酵解相关基因(PFKFB2、UHRF1、ACYP1、CLDN9、STC1、EFNA3、NUP50、ADH4、ANGPTL4、PKP2、VCAN、HIF 1A、LHX9、ANKZF1、ALDH3A2)与GC患者预后相关。根据15个基因特征风险评分,通过Cox回归分析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这15个基因标记是GC患者预后的独立生物标志物,低风险评分的GC患者预后更好。结合基因标记和临床预后因素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总生存期及无疾病生存期。结论 建立的15个糖酵解相关基因标记可作为预测GC患者预后的可靠工具,可能为GC提供潜在的糖酵解治疗靶点。
目的 评价阿司匹林肠溶片在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两制剂、两顺序、四周期、完全重复试验设计。受试者每周期空腹或餐后单次口服1片受试制剂(test preparation, T)或参比制剂(reference preparation, R)。采用 LC-MS/MS 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SA)的血药浓度,并进行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餐后试验组口服T和R后ASA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Cmax分别为(690.97±196.91) ng·ml-1和(669.28±337.40) ng·ml-1,AUC0-t分别为(867.37±228.64) ng·h·ml-1和(821.16±349.85) ng·h·ml-1,AUC0-∞分别为(883.48±233.72) ng·h·ml-1和(923.59±287.95) ng·h·ml-1;Tmax分别为(8.98±2.47) h和(10.69±3.75) h。经对数转换后Cmax、AUC0-t和AUC0-∞的几何均值比均在80.00%~125.00%范围之内,两制剂生物等效。空腹试验组口服T和R后ASA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466.83±222.89) ng·ml-1和(441.42±211.99) ng·ml-1,AUC0-t分别为(753.24±269.49) ng·h·ml-1和(678.50±278.85) ng·h·ml-1,AUC0-∞分别为(809.11±309.27) ng·h·ml-1和(726.51±267.00) ng·h·ml-1;Tmax分别为(5.81±2.53) h和(6.41±2.47) h。经对数转换后Cmax、AUC0-t和AUC0-∞的几何均值比不在80.00%~125.00%范围之内,两制剂生物不等效。试验过程中,空腹组无不良事件发生,餐后组共报告2例次不良事件,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两种阿司匹林肠溶片在餐后条件下人体内生物等效,空腹条件下人体内生物不等效,制剂安全。
酒精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长期大量饮酒对情绪、行为、注意力、记忆、言语和协调均有广泛的不良影响,先前的研究证实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是一种复发性脑病,是主要的全球健康问题之一,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全球性影响。既往有研究发现部分酒精使用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执行功能、视觉空间能力、语言等多方面的功能受损,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尚未完全阐明酒精导致认知损害的相关发病机制。本文旨在对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降低、血脑屏障破坏、维生素缺乏等与AUD所致认知功能损害相关的发病机制作以下综述,期望为AUD患者认知损害的病因学研究、治疗及预防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1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是ITP的二线治疗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巨核细胞生成从而增加血小板生成。本文就TPO-RA在ITP中的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以及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总结TPO-RA在ITP中的使用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类药物的认识。
目的 探讨靶免(仑伐替尼+信迪利单抗)联合GEMO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在胆道恶性肿瘤复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到2024年1月在我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及肝胆外科接受靶免(仑伐替尼+信迪利单抗)联合GEMO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的复发转移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24例,主要观察终点设置为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观察终点设置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借助肿瘤标记物(CEA、CA125、CA199)变化、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影像学改变等各项数据综合评估靶免(仑伐替尼+信迪利单抗)联合GEMO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安全性和整体临床效果。结果 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8例,进展(PD)8例,ORR 33.3%(8/24),DCR 66.7%(16/24),中位OS 13个月,中位PFS 8个月。治疗后CA199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14/24,58.3%)、白细胞下降(22/24,91.6%)、贫血(20/24,83.3%),其中有1例因严重不良事件退出治疗,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死于胆道梗阻合并感染。结论 采用靶免(仑伐替尼+信迪利单抗)联合GEMO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复发转移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在临床使用。
目的 探究乳腺癌(breast cancer, BC)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综合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3年12月,获取关于BC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提取资料并使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标准、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文献20篇,总样本量为4 409例;共涉及29种影响因素。系统评价结果显示,BC患者睡眠障碍检出率为67%;主要影响因素为化疗、年龄、手术、肿瘤分型、抑郁、焦虑、疼痛、疲乏及锻炼次数;次要影响因素为放疗、基因、收入、家庭状况、激素水平、潮热、应对方式、环境改变及生活质量;其他影响因素为种族、住院次数、生理功能、居住地、体质类型、高血脂、宗教信仰、既往呼吸系统病史、自我形象、社会支持及医保支付形式。结论 BC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医务人员可针对其影响因素识别高危因素并及早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期减少睡眠障碍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是一类广泛存在的、调控着多种基因转录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NF-κB是细胞中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通常以p50-p65异二聚体的形式与其抑制性蛋白结合而呈非活化状态。NF-κB的不适当表达和激活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以NF-κB为治疗靶点的药物研究可能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新思路。本文就NF-κB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其与肝星形细胞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维生素D是一种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通过作用于甲状旁腺、骨骼、肠道和肾小管等靶器官来调节钙磷代谢,以维持血钙和血磷稳态。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在肺部微环境的免疫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免疫因素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症状和预防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维生素D与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研究与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特点是醒时睁眼但无意识活动,有不规则的睡眠-觉醒周期,可持续1个月以上。PVS的诊断标准在国际上尚未统一,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技术、影像学检查等其他相关辅助检查协助诊断。PVS致死率、致残率高,患者生存质量差。本文主要从中医促醒治疗、西药治疗、神经电磁刺激、综合康复治疗等治疗方法入手,对近几年治疗PVS的已发表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的出现,深刻影响着当下各个领域,各领域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高速发展机遇。在教育领域GAI已通过多平台融合取得一定成效,随着人工智能的迭代发展,未来医学人文领域也将出现一系列潜在应用场景,诸如精准赋能提升医学人文教育成效;释放活力促进医学人文教育发展;全景体验创新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医学人文教育在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过程中,除该技术本身就存在诸如算法黑箱、信息茧房、数据隐私安全、算法歧视等方面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赋能医学人文教育后,又会产生具有医学人文领域特点的风险。例如可能导致医学人文价值观遗失的风险,GAI过度依赖导致医学人文领域人的主体地位削弱的风险,GAI导致教与学二元关系失衡风险。探究GAI赋能医学人文教育的伦理问题对策,需要以界为限最大可能释放人工智能赋能医学人文活力;需要以人为本让人工智能时代医学人文回归本真;需要以法为基搭建GAI助力医学人文发展良好生态。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一直困扰着介入医生,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CTO病变发生率为15%~20%,临床证据表明成功开通闭塞的血管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各种理念、技术、器械的发展层出不穷,使CTO病变介入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国内外多项最新研究,总结CTO病变的诊疗现状,同时结合相关共识指南,对CTO病变的介入治疗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急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其治疗原则包括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等。目前,血管扩张剂尚无可行性的充分证据可以作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故在临床使用中存争议。本文将静脉血管扩张剂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使用人群、血压控制目标等重点介绍,以期为使用血管扩张剂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思路。方法 回顾分析因反复消化道出血伴贫血就诊的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56岁,因“反复黑便、鲜血便交替”就诊,肠镜检查示盲肠至降结肠范围内环周黏膜多处见广泛大小不等的网状、树枝状、蜘蛛痣样毛细血管扩张,最大约5 mm×5 mm,诊断为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结论 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又称“结肠血管发育不良”,多见于老年患者,大多无症状,少数可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电子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病变多见于右半结肠,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合并出血者可考虑药物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止血。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 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在CVD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几种已知的RNA修饰中,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 RNA甲基化修饰是研究最多的 RNA表观转录组修饰,该过程是动态的、可逆的,在mRNA代谢和各种生物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描述了m6A甲基化的作用机制,总结了m6A甲基化在CVD中的作用,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糖尿病相关CVD等。m6A甲基化及其调控因子有望成为CVD的治疗靶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患者长期缺氧可引发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作为慢阻肺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预后。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效药物,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综述近5年中医药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岩藻黄素是一种从褐藻和硅藻中提取的天然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抗炎、促进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岩藻黄素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主要通过抗氧化和抗炎机制实现,并在认知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显示出潜在的治疗价值。本文总结了岩藻黄素在减轻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方面的具体机制,为其在认知障碍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 STB)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1月有关STB与IBD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使用NOS评分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4.1和Stata13.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18项研究,包括6067例参与者(IBD组2972例和对照组39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IBD患者STB水平低于对照组(SMD=-0.80, 95%CI: -0.99~-0.61, P<0.01);②活动期IBD患者STB水平较缓解期更低(SMD=-0.76, 95%CI: -1.33~-0.19, P=0.009);③随着IBD严重程度的增加,STB呈下降趋势(轻度比中度:SMD=-0.35,95%CI: -0.52~-0.18, P<0.01;中度比重度:SMD=-0.59,95%CI: -0.78~-0.39, P<0.01;轻度比重度:SMD=-0.88,95%CI: -1.10~-0.66,P<0.01); ④STB水平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IBD疾病活动度评分呈负相关,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呈正相关(ESR:r=-0.41, 95%CI:-0.45~-0.35,P<0.01; CRP: r=-0.37, 95%CI: -0.48~-0.26, P<0.01;临床评分: r=-0.54, 95%CI:-0.70~-0.39, P<0.01; Hb: r=0.45, 95%CI: 0.40~0.50, P<0.01);⑤正常范围内低水平的STB发生IBD的风险为高水平的3.15倍(OR=3.15,95%CI:2.24~4.44,P<0.01)。结论 正常范围内低水平的STB可能与IBD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且其水平与IBD疾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相关,对于IBD的临床评估可能有参考价值。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预后差,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由于超说明书用药和医保支付问题,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有关DPNP疾病负担和药物临床治疗进展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DPNP患病率、危险因素分析、临床用药治疗情况等方面进行概述,并列举目前部分新上市和正在研发阶段的DPNP创新药。旨在为创新药品研发提供思路,为DPNP药物医保支付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减轻DPNP患者就医负担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肝硬化患者凝血机制十分复杂,出血和血栓形成事件也时有发生,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肝硬化体内“促凝-抗凝再平衡”的存在。该综述结合肝硬化凝血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肝硬化患者凝血变化,并探讨其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目的 评价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 MEDLINE, Web of Science, The Cochrane Library及PubMed数据库,以确定2022年7月10日之前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与胰腺癌风险相关的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结果 最终纳入了11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33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固定模型下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格列汀治疗并未发现胰腺癌风险的增加( R R=0.74,95% C I:0.45~1.21, P=0.225)。亚组分析显示,西格列汀单药治疗( R R=0.82,95% C I:0.39~1.71, P=0.600)和联合治疗方案( R R=0.68,95% C I:0.35~1.31, P=0.244)均未增加胰腺癌的风险。结论 西格列汀治疗与胰腺癌风险的增加无关。
膳食炎症指数是基于文献衍生的、用于评估膳食炎症水平的工具。研究表明,慢性炎症状态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而饮食是调节炎症的重要因素之一。膳食炎症指数为许多慢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本文就膳食炎症指数在慢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饮食与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 系统评价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HER-2在HCC中表达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3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31个病例-对照研究,共计255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ER-2在HCC中的阳性率(54.3%)高于对照组(5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O R=1.87,95% C I(1.13,3.10), P=0.01];HCC中HER-2的表达在不同年龄[ O R=0.48,95% C I(0.25,0.94), P=0.03]、分化程度[ O R=2.61,95% C I(1.84,3.69), P<0.01]、肿瘤直径[ O R=1.93,95% C I(1.25,2.98), P=0.003]、是否血行转移[ O R=5.42,95% C I(3.15,9.31), P<0.01]、临床分期[ O R=2.02,95% C I(1.39,2.94), P=0.0003]、是否侵犯门静脉[ O R=1.73,95% C I(1.11,2.72), P=0.02]及是否血清HBsAg阳性[ O R=2.22,95% C I(1.55,3.18), P<0.01]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ER-2在HCC中差异表达且其表达水平和某些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提示其在HCC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为今后HCC的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更高级别的证据。受到纳入文献数量与质量的限制,上述结果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生成不足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常易合并肾病、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肢端溃疡、精神障碍(抑郁、焦虑)等并发症。T2DM的治疗依然面临许多困难,迫切需要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近年来肠道菌群因其复杂多样、功能繁多备受学者关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T2DM关系密切,调节肠道菌群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T2DM患者的临床症状,然而其具体机制仍然未完全阐明。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以总结肠道菌群在T2DM中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目的 系统评价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对癌症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2年11月在CBM、万方、知网、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发表的有关ACT对癌症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1 063例癌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ACT在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SMD=-1.04,95%CI (-1.19,-0.89),P<0.01]、抑郁情绪[SMD=-0.73,95%CI(-0.88,-0.59),P<0.01], 提升心理灵活性[MD=-2.17,95%CI (-2.77,-1.57),P<0.01]及生活质量[MD=5.27,95%CI(3.57,6.98),P<0.01]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T有助于缓解癌症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 提升心理灵活性及生活质量, 对促进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肝脏实质炎性疾病,目前治疗手段尚有限,且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明确。阐明AIH的发病机制对其防治至关重要。随着“肠-肝轴”学说提出,肠道菌群作为“肠-肝轴”的一个重要变量,被认为在AIH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综合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调节在AIH中的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研究的关注。本文从肠道菌群与免疫调节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阐述了AIH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阐明AIH的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目的 探讨以IgE和嗜酸粒细胞升高伴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IgE和嗜酸粒细胞升高伴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24岁,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年余入院。结合临床表现、血IgG4检验、病理结果,诊断为IgG4相关性疾病。治疗方案给予强的松20 mg, 1次/日,枸橼酸托法替布片5 mg, 2次/日,根据复查血检验指标和超声结果调整剂量,最终随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lgG4相关性疾病常表现为显著升高的血清IgG4水平和肿块样病灶,合并IgE和嗜酸粒细胞升高的较少见, 但近期研究发现IgE和嗜酸性粒细胞在IgG4相关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治疗方案以糖皮质激素为一线药物,靶向药物如托法替布可能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拓展了IgG4相关性疾病治疗的新思路。
糖尿病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等会引起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等微血管并发症。开展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措施不仅是国际医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我国糖尿病领域丞待解决的难题。黄芩苷是黄芩中提取出来的类黄酮化合物,是黄芩的有效生物活性成分之一,有抗肿瘤、抗菌及抗氧化等作用。近年来发现,黄芩苷对糖尿病及并发症有治疗作用,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中药,亦或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兴药物。本文就目前黄芩苷治疗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常见并发症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并阐述其在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中的潜力,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提供依据。
目的 系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为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查找关于COPD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1月22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并采用PROBAST工具评价模型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 最终纳入12项队列研究,包含21个模型。11项研究报告了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1个研究报告了C指数;AUC波动在0.603~0.917, 其中16个模型的AUC>0.7;6项研究进行了模型校准,8项研究进行了内部或外部验证;12项研究的总体适用性较好,但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主要表现在分析领域。纳入研究的预测因素差异较大,最常见的预测因素有肺功能指标、Charlson共病指数、前1年因急性加重入院次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吸入药物治疗。 结论 纳入模型间性能差异较大,适用性良好但偏倚风险高;预测因子的筛选方法不够全面,纳入研究的预测因素差异较大,未来的预测模型可重点关注肺功能、Charlson共病指数、前1年因急性加重入院次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和吸入药物治疗情况。
急性胰腺炎(AP),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的胰腺炎症疾病,大部分表现为轻度。然而,约20%可能发展为具有较高死亡风险的重度急性胰腺炎(SAP)。SAP的治疗过程复杂且多元,关键治疗策略包括迅速进行充分的液体复苏、提供恰当的营养支持和高效的疼痛控制,并严格监控抗生素使用。此外,微创外科技术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同样是治疗中的关键。目前,SAP的治疗方法不断进步,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胰腺休息”模式,阿片类药物和硬膜外麻醉已成为新兴的镇痛选择,同时,对于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策略也进行了调整。本文旨在探讨SAP治疗的最新动态及面临的挑战。
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上部分患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生化及病理特征,称为重叠综合征,其中PBC-AIH重叠综合征最常见。与独立诊断的PBC或AIH患者相比,PBC-AIH重叠综合征的肝脏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疾病进展速度更快,预后更差。本文就PBC-AIH重叠综合征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BCAAs)作为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具有肌肉合成、抗蛋白分解和刺激胰岛素产生的作用。近年来其在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被发现,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对BCAAs与脑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关注BCAAs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抑郁症等,为合理摄入BCAAs维持大脑正常功能提供依据。
目的 扁桃体切除术治疗IgA肾病(IgAN)的疗效目前仍存在争议,这项meta分析旨在评价其作为辅助或独立治疗的疗效,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更充分的循证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2年11月1日在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扁桃体切除术治疗IgAN的文献,以蛋白尿、血尿、完全缓解率及终末期肾病(ESRD)发生率作为观察点,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36篇文献,涉及5797名原发性IgAN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扁桃体切除术作为辅助或独立治疗手段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蛋白尿缓解率显著增加(OR=4.44,95%CI: 3.14~6.27),血尿缓解率显著增加(OR=5.11,95%CI: 2.92~8.93),完全缓解率显著增加(OR=3.32,95%CI: 2.79~3.96),而ESRD发生率显著降低(OR=0.24,95%CI: 0.17~0.33)。结论 扁桃体切除术作为辅助或独立治疗手段,有助于诱导临床缓解并抑制终末期肾病的进展,临床上应更加重视其应用价值。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探讨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读秀数据库中关于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 采用RevMan 5.3及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4个队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口腔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相比口腔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RR=1.31, 95%CI(1.18~1.46), 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牙周炎/牙周病、后咬合支撑、牙列状态、牙齿缺失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口腔衰弱亚组中,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2, 95%CI(0.96~1.81), P=0.09],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在随访时间>10年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 95%CI(0.83~1.23),P=0.90];在随访时间≤10年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8, 95%CI(1.32~1.67), P<0.001];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在中等质量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5, 95%CI(0.91~1.20), P=0.51];在高质量亚组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5, 95%CI(1.21~1.51), P<0.01]。 结论 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
目的 总结和评价膝骨关节炎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专业网站或数据库中关于膝骨关节炎患者运动干预的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推荐意见、证据总结和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7月。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其中指南3篇,临床决策1篇,推荐建议1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4篇。从运动前评估、运动方式、运动量与运动强度、运动方案的制定原则和注意事项5个方面归纳了22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膝骨关节炎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可为医疗保健人员进行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运动管理提供循证依据,促进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运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医药事业的不断重视和发展,中医学在治疗老年痴呆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能有效减缓老年痴呆的恶化,甚至防治老年痴呆。还脑益聪方是我国现代中医学家所研究的治疗认知障碍类疾病的中药制剂,有着补肾益气、活血通络、化痰祛浊、清热解毒的功效,与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吻合。因此,本文总结并阐述了还脑益聪方的方义分析和通过抑制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CREB)活性、下调早老蛋白增强子-2(presenilin enhancer 2, PEN-2)表达、抑制γ分泌酶活性、减少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裂解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eptide, Aβ)产生等药理作用机制来防治老年痴呆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概况,以期为还脑益聪方防治老年痴呆提供参考和文献支持,并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肺动脉高压作为结缔组织病多系统受累的表现之一,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其具有发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等特点,需通过多学科综合考量才能达到临床上早期、精准、有效的诊疗目标。本文归纳近年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可能的发病机制,为其科学规范达标诊治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