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人工肝治疗现状及进展
    石畅, 李兰娟
    临床荟萃    2024, 39 (10): 935-939.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10.012
    摘要132)   HTML6)    PDF(pc) (803KB)(227)    收藏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发病率不高,但病因复杂,病死率极高。经过传统内科手段治疗的ALF患者存活率低,而肝移植可以显著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但受限于经济情况、患者自身条件、肝源等因素,许多患者无法接受肝移植治疗。因此人工肝成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的重要手段。世界范围内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以及慢性肝衰竭的研究已很多,但针对急性肝衰竭的研究仍较不成熟。本文描述了各种人工肝模式应用于ALF患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膳食炎症指数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胡丽艳, 陈琳, 安艳新, 单婕, 高晓红, 吕佳宁, 尤佳伟
    临床荟萃    2025, 40 (4): 372-376.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4.014
    摘要81)   HTML3)    PDF(pc) (988KB)(205)    收藏

    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帕金森症等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严重危害,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饮食是产生炎症的重要部分来源,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是一种以食物摄入为基础,用来反映饮食整体炎症潜力的指标。通过计算食物中的潜在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的比例,可评估饮食对于炎症反应的影响。现代研究发现DII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本文对DII与常见神经炎症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为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饮食干预提供指导和新的研究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脑出血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刘金腾, 刘星宇, 黄露梅, 潘海龙
    临床荟萃    2025, 40 (1): 5-13.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01
    摘要133)   HTML4)    PDF(pc) (976KB)(194)    收藏

    目的 系统分析、评价脑出血(ICH)患者肺炎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Scopus、Ovid Medline、CNKI(中国知网)、WanFang Data(万方数据库)、VIP(维普数据库)、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2月有关ICH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安排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根据个体预后或诊断多变量预测模型的透明报告(TRIPOD)和预测模型偏倚风险评估量表(PROBAST)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风险偏倚及适应性评估。结果 共纳入12项相关研究,7项为注册登记研究,1项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3项为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1项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研究多采用logistic回归和机器学习进行建模; 8项研究进行内部验证,2项研究仅为外部验证,2项研究分别采用内部和外部验证;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0~0.920;12项研究中预测因子的范围为4~11个,常见的预测因子为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评分、吞咽困难、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鼻胃管喂养;9项研究进行了模型校准,3项研究没有进行模型校准;模型呈现形式主要以风险评分、风险计算公式和列线图为主。纳入研究质量中等且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结论 当前ICH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不错的预测能力,预测因子较易获得,但也存在显著的缺陷和高偏倚性。未来,研究者应遵循TRIPOD报告和PROBAST声明开展预测模型研究,总结现有模型优缺点,并进行外部验证,从而开发出预测性能优良,使用简便的ICH患者肺炎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中国肥胖症消化内镜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苏淼, 王飒爽, 赵东强
    临床荟萃    2025, 40 (4): 366-371.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4.013
    摘要60)   HTML1)    PDF(pc) (468KB)(187)    收藏

    肥胖是一种需多学科协同干预的慢性疾病,增加代谢异常或患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当前,肥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生活方式干预的长期依从性差,药物治疗常伴随不良反应或体重反弹,而外科手术虽减重效果明显,但存在创伤大、并发症风险高及不可逆性等局限性。近年来,内镜下减重治疗以其可逆性、微创性和经济性成为治疗肥胖更有效、更安全的选择。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内镜下减重治疗,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汇集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制定《中国肥胖症消化内镜治疗专家共识》。本文对该共识主要内容进行解读,旨在提升医生和患者对内镜下减重治疗的认知和理解,以完善内镜下减重治疗,提高国内内镜微创减重治疗的学术交流及知识普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操作手册模块6:结核病及其共患病》(第3版)解读
    曾坚, 王小敏, 方木通, 卢水华
    临床荟萃    2025, 40 (3): 270-274.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3.014
    摘要74)   HTML1)    PDF(pc) (871KB)(179)    收藏

    结核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其与多种共患病(精神障碍、HIV感染及糖尿病)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患者预后。2025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第3版《结核病操作手册模块6:结核病及其共患病》系统整合了结核病及其主要共病的管理策略。本文从精神障碍及物质使用障碍、HIV感染和糖尿病3个核心共病切入,解读操作手册的关键建议,涵盖筛查工具、综合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指导,优化结核病共病患者的全程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评估和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5)》解读
    高雁, 渠硕, 李漾, 邱会卿, 何莎, 马晓伟
    临床荟萃    2025, 40 (5): 389-393.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5.001
    摘要76)   HTML4)    PDF(pc) (826KB)(172)    收藏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5 500多万人患有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症最常见的诊断原因,占所有病例的50%~70%。2025年3月,加拿大老年人心理健康联盟(Canadian Coalition for Seniors' Mental Health,CCSHM)发布了《2025 CCSHM临床实践指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评估和管理》,主要针对AD患者的BPSD的评估和管理。本文主要针对文中躁动、抑郁、焦虑、精神症状和具有潜在风险的性行为表现5个BPSD以及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和精神药物的处方切入,解读指南中的关键建议,涵盖诊断标准、评估手段和治疗措施3个方面,旨在为临床治疗BPSD提供建议,优化存在BPSD的AD患者的全程管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我国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负担及药物治疗进展
    高胜男, 张冉冉, 张羽曦, 高宁, 冯冰, 刘国强
    临床荟萃    2024, 39 (9): 842-846.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09.015
    摘要251)   HTML11)    PDF(pc) (905KB)(170)    收藏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预后差,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由于超说明书用药和医保支付问题,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有关DPNP疾病负担和药物临床治疗进展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DPNP患病率、危险因素分析、临床用药治疗情况等方面进行概述,并列举目前部分新上市和正在研发阶段的DPNP创新药。旨在为创新药品研发提供思路,为DPNP药物医保支付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减轻DPNP患者就医负担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个体化前庭康复方案在治疗前庭神经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秀玲, 张丽, 陈金湘
    临床荟萃    2025, 40 (3): 227-230.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3.006
    摘要87)   HTML2)    PDF(pc) (856KB)(156)    收藏

    目的 观察个体化前庭康复方案在治疗前庭神经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前庭神经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体格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及主观量表评分,评估前庭-眼反射通路与前庭脊髓反射通路的受损情况,制定不同的个体化前庭康复方案,经3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各检查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各临床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Romberg试验阳性率、优势偏向阳性率、视频头脉冲试验异常率较低,头晕症状障碍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37%和8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庭脊髓反射通路受损患者经个体化康复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根据前庭神经炎患者临床检查结果精确地制定个体化的前庭康复方案,对患者的主观评分、症状体征、前庭功能客观指标等的改善均有明显作用和较大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二十碳五烯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
    曹淑风, 杨昌林
    临床荟萃    2025, 40 (6): 564-569.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6.015
    摘要24)   HTML1)    PDF(pc) (938KB)(152)    收藏

    他汀类药物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基石,然而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后仍存在心血管疾病残余危险。多个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水平是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心血管疾病残余风险的关键要素。二十碳五烯酸属于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通过多种机制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文从二十碳五烯酸主要的作用机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相关的重要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方面进行概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功能纵向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
    王琳, 王婷, 蒲晓岚, 鞠梅
    临床荟萃    2024, 39 (8): 677-683.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08.001
    摘要221)   HTML7)    PDF(pc) (1364KB)(145)    收藏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探讨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读秀数据库中关于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 采用RevMan 5.3及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4个队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口腔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相比口腔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RR=1.31, 95%CI(1.18~1.46), 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牙周炎/牙周病、后咬合支撑、牙列状态、牙齿缺失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口腔衰弱亚组中,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2, 95%CI(0.96~1.81), P=0.09],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在随访时间>10年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 95%CI(0.83~1.23),P=0.90];在随访时间≤10年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8, 95%CI(1.32~1.67), P<0.001];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在中等质量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5, 95%CI(0.91~1.20), P=0.51];在高质量亚组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5, 95%CI(1.21~1.51), P<0.01]。 结论 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刘畅, 鲍晓雪, 刘辉明, 田雅玮, 李玉坤
    临床荟萃    2025, 40 (1): 90-96.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15
    摘要101)   HTML5)    PDF(pc) (1062KB)(141)    收藏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特异性结合,参与激素信号接收和受体激活,在不同组织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GLP-1R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多种疾病有关,在糖代谢、脂代谢、神经精神调节和骨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主要的GLP-1R单核苷酸多态性(rs6923761、rs3765467、rs1042044和rs10305420)在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疾病的发病机制、基因诊断筛查和治疗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睡眠障碍和疼痛的研究进展
    刘亚楠, 徐建杭, 詹明
    临床荟萃    2025, 40 (1): 76-81.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12
    摘要111)   HTML3)    PDF(pc) (863KB)(130)    收藏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和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首要原因,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DKD患者较常出现睡眠障碍和躯体疼痛症状,常被忽略。研究显示,两者密切相关并可能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同时可能降低治疗依从性和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DKD患者发生睡眠障碍和疼痛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不良影响及相关机制、临床诊治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完善疾病治疗与干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朱洁云, 高敏, 黄春莉, 潘冬赞, 王俏燕, 陆钊
    临床荟萃    2024, 39 (9): 773-779.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09.001
    摘要227)   HTML10)    PDF(pc) (597KB)(130)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为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查找关于COPD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1月22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并采用PROBAST工具评价模型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 最终纳入12项队列研究,包含21个模型。11项研究报告了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1个研究报告了C指数;AUC波动在0.603~0.917, 其中16个模型的AUC>0.7;6项研究进行了模型校准,8项研究进行了内部或外部验证;12项研究的总体适用性较好,但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主要表现在分析领域。纳入研究的预测因素差异较大,最常见的预测因素有肺功能指标、Charlson共病指数、前1年因急性加重入院次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吸入药物治疗。 结论 纳入模型间性能差异较大,适用性良好但偏倚风险高;预测因子的筛选方法不够全面,纳入研究的预测因素差异较大,未来的预测模型可重点关注肺功能、Charlson共病指数、前1年因急性加重入院次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和吸入药物治疗情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JAK/STAT信号通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陈颖新, 王韶轩
    临床荟萃    2024, 39 (12): 1125-1130.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12.012
    摘要98)   HTML5)    PDF(pc) (907KB)(124)    收藏

    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信号通路是多种细胞因子传递信号的普遍方式,并且对于平衡免疫与炎症反应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JAK/STAT信号通路传导过程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进行概述,分析JAK/STAT信号通路在各类消化系统疾病的表达情况及调控机制,以期为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用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的疗效分析
    吴万锋, 王云云, 杨道坤
    临床荟萃    2025, 40 (2): 147-152.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2.009
    摘要146)   HTML1)    PDF(pc) (860KB)(117)    收藏

    目的 探究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2-6月期间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456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予以阿兹夫定,n=152)、B组(予以奈玛特韦/利托那韦,n=152)、C组(予以先诺特韦/利托那韦,n=152)。对比3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病死率、肺部影像学、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C)]变化、ORF1ab基因和N基因CT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临床疗效、各症状恢复正常时间、ORF1ab基因及N基因CT值、病死率、肺部影像学改善所需时间以及核酸转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组WBC、ANC水平均降低,LYC水平均升高,但3组WBC、ANC、LY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12%(23/152),B组为16.44%(25/152),C组为13.80%(21/152),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兹夫定、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先诺特韦/利托那韦在治疗COVID-19方面均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但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以及用药限制,因此,临床使用以上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用药风险,并严格遵循医嘱与用药指导,确保患者安全和疗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成人MOGAD 1例并文献复习
    钟元, 孟风雷
    临床荟萃    2025, 40 (1): 70-75.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11
    摘要103)   HTML4)    PDF(pc) (1403KB)(116)    收藏

    目的 探讨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yelin-oligodendrocytes glycol-protein antibody-associated disease, MOGAD)的临床表现、MRI表现、MOG-IgG检测、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成人MOGAD 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38岁,入院3天前出现头疼伴双眼视物模糊,有前驱发热史,头MRI提示丘脑、基底节、大脑脚及脑干病变及强化表现。血清及脑脊液抗体检测提示血清MOG-IgG为1:10弱阳性,脑脊液MOG-IgG为1:10弱阳性。诊断为MOGAD,主要表现为视神经炎及脑干脑炎。应用激素及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4个月复查时患者症状已完全缓解。结论 MOGAD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少见的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视神经炎、脊髓炎、脑干脑炎、大脑皮质脑炎(通常伴有癫痫发作)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023年国际专家组提出了MOGAD的全新诊断标准。MOG-IgG检测是诊断MOGAD的关键。目前并没有MOGAD治疗的明确指南。约5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尿转铁蛋白与2型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马剑楠, 陶杰, 桑大森, 吴寿岭, 张旗
    临床荟萃    2024, 39 (8): 700-705.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08.004
    摘要140)   HTML8)    PDF(pc) (1135KB)(116)    收藏

    目的 探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人群尿转铁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TRF/Cr)和新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关系。方法 选择参加开滦第6次健康体检且进行尿转铁蛋白及尿肌酐检测的T2DM患者8 163例。依据基线uTRF/Cr水平将患者按三分位数分为3组,第一分位组2 721例,第二分位组2 721例;第三分位组2 721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uTRF/Cr对CVD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①研究人群基线年龄(60.46±9.96)岁,男性占78.30%,基线uTRF/Cr为0.24(0.16~0.47) mg/mmol。②中位随访时间为3.85(3.43~4.22)年,共发生CVD事件411例(6.79%),第一、二、三分位组总CVD事件的累计发病率分别为3.81%、4.65%和7.29%。③校正相关影响因素后,第二、三分位组总CVD事件的风险分别是第一分位组的1.12(95%CI:0.86~1.46)倍和1.52(95%CI:1.18~1.97)倍。 结论 uTRF/Cr升高是T2DM 人群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出现大量白蛋白尿之前,CVD的发病风险也随着uTRF/Cr升高而增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肝硬化患者抗凝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苏芮, 王存凯, 王鼎鑫, 蔡聪会, 张建, 侯洪涛, 白云
    临床荟萃    2025, 40 (4): 293-303.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4.001
    摘要97)   HTML11)    PDF(pc) (1999KB)(115)    收藏

    目的 探讨抗凝治疗和预防性抗凝治疗在肝硬化伴或不伴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文献检索策略,分别在 Pubmed、Cochrane、Embase、 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进行检索,并检索相关参考文献进行文献补充。逐一筛选检索到的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5.3和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总共检索到3423篇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最终纳入23篇文献。在肝硬化合并PVT患者中:抗凝治疗组PVT再通率明显高于未抗凝组(OR=3.39,95%CI:2.59-4.44,P<0.001),且未增加不良事件。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DOAC)的PVT再通率高于传统抗凝药(OR=39.49,95%CI:9.65-161.68,P<0.001),且大出血发生率低于传统抗凝药(OR=0.35,95%CI:0.13-0.97,P=0.04)。在肝硬化不合并PVT患者中:预防性抗凝组PVT形成率低于不抗凝组(OR=0.15,95%CI:0.05-0.43,P<0.001),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96,95%CI:0.72-5.30,P=0.19),预防性抗凝组全因死亡率低于不抗凝组(OR=0.51,95%CI:0.43-0.60,P<0.001)。结论 抗凝治疗可以治疗或预防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成人DWI脑皮质“花边征”1例并文献复习
    张迎秋, 张津, 葛世豪, 陈俊敏
    临床荟萃    2024, 39 (9): 821-824.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09.010
    摘要152)   HTML3)    PDF(pc) (1059KB)(114)    收藏

    目的 探讨核磁扩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表现为脑皮质“花边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例脑皮质“花边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检查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主因双手不自主抓物伴行走不稳10 d,加重2 d入院,颅脑影像学检查示脑皮质“花边征”:大脑皮质在T1加权像、核磁扩散加权成像及液体衰减反转回复序列上呈沿脑沟回走行的高信号,以核磁扩散加权成像序列信号增高最为明显,反映了病变大脑皮质的细胞毒性水肿。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加重,约半年后去世。 结论 脑皮质“花边征” 是脑皮质层状坏死典型影像学改变,见于血管性,感染性,代谢性,中毒性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深入了解脑皮质“花边征”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有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阿立哌唑治疗抽动障碍的应用进展
    李静, 郑华城, 吕静静
    临床荟萃    2024, 39 (9): 861-864.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09.019
    摘要197)   HTML9)    PDF(pc) (897KB)(113)    收藏

    抽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神经发育疾病之一,发病机制与脑内多巴胺活动过度、受体超敏等有关。阿立哌唑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 TD)的一线药物,但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治疗剂量不规范等问题,且药动学个体差异明显。为提高阿立哌唑治疗儿童T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本文就目前国内外阿立哌唑治疗TD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用药现状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肠道微生物代谢物SCFAs对肺动脉高压作用的研究进展
    任怀静, 陶嘉楠, 王学红, 安琪
    临床荟萃    2025, 40 (3): 275-280.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3.015
    摘要81)   HTML3)    PDF(pc) (884KB)(108)    收藏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以显著的肺血管重构和进行性肺血管负荷增加,最终导致右心室肥大和重塑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不再是单纯的呼吸或循环系统疾病,肠道微生物菌群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对PH作用研究的深入,所谓“肠-脑轴(gut-brain axis)”正在被逐渐揭示,故认为肠道微生物菌群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应答来影响PH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从肺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3个方面就SCFAs对PH的作用做一综述,旨在为后期有关肠道微生物和PH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幻肢痛的临床治疗进展
    孙振晓, 于相芬
    临床荟萃    2025, 40 (6): 570-576.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6.016
    摘要26)   HTML2)    PDF(pc) (970KB)(108)    收藏

    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PLP)又称肢幻痛觉,是截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具有发生率高、疼痛程度严重、治疗难度大等特点、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本文从PLP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介入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曲拉西利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1例并文献复习
    王银峰, 李满祥
    临床荟萃    2025, 40 (4): 355-359.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4.011
    摘要63)   HTML2)    PDF(pc) (1512KB)(105)    收藏

    目的 探讨曲拉西利联合化疗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xtensive small cell lung cancer, ES-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曲拉西利联合化疗治疗的ES-SCLC患者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56岁女性,入院诊断为左肺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大气道狭窄、Ⅰ型呼吸衰竭,接受抢救性化疗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给予药物及输血治疗11 d后逐渐恢复。在后续5个周期化疗前联合曲拉西利,未再发生重度骨髓抑制,顺利完成化疗。结论 在ES-SCLC患者接受化疗前4 h内给予曲拉西利,可有效降低患者骨髓抑制的程度,缩短骨髓抑制的持续时间,增加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且对疗效无负面影响,建议临床推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超声造影诊断肝包虫病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蒲武涛, 肖宜欣, 妥丽, 凯丽比努尔·马木提, 范雪婷, 崇乐
    临床荟萃    2025, 40 (3): 197-204.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3.001
    摘要116)   HTML10)    PDF(pc) (2209KB)(103)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诊断肝包虫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方法制定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到2023年6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对纳入研究一般资料及真阳性、假阳性、假阴性及真阴性进行提取,采用QUADAS-2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meta-disc1.4和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敏感度及合并特异度,合并阳性似然比及合并阴性似然比,Meta分析诊断比值比及S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Stata14.0软件绘制加尔布雷斯图对数据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7篇研究,包含348例患者。超声造影诊断肝包虫病的合并敏感度为0.96(95%CI 0.92~0.98),合并特异度为0.88(95%CI 0.79~0.93),合并阳性似然比为5.73(95%CI 1.24~26.58),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07(95%CI 0.03~0.18),合并诊断OR值为95.32(95%CI 22.02~412.60),AUC为0.9767。根据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及SROC曲线的AUC提示CEUS诊断肝包虫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绘制加尔布雷斯图,显示所有的研究均处于红色实线效应线两侧,且均在绿色置信区间范围内,提示本研究总体不存在异质性。结论 CEUS对于肝包虫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效能,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肝包虫的一种新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组学研究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进展
    葛金霞, 周芳芳
    临床荟萃    2025, 40 (4): 381-384.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4.016
    摘要48)   HTML3)    PDF(pc) (363KB)(103)    收藏

    腹膜透析(PD)作为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主要替代治疗之一,治疗效果受到PD并发症如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腹膜纤维化(PF)、腹膜功能减退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深入理解这些影响因素导致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综述了PD相关的组学研究进展,包括蛋白质组学、单细胞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揭示PD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识别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甘肃地区单中心慢性肾脏病患者便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蒲茜, 成刚, 道杰草, 齐梓兆, 窦乐乐, 赵军芳, 张文君, 郭彩霞, 王莹莹
    临床荟萃    2025, 40 (1): 44-53.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07
    摘要110)   HTML3)    PDF(pc) (1033KB)(102)    收藏

    目的 研究甘肃地区慢性肾脏病患者便秘的患病率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依据功能性便秘罗马Ⅲ标准,采用问卷星分两阶段(2022年7-8月、2023年1-2月)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血透中心患者发布便秘调查问卷。同时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指标、透析相关指标、实验室化验检查并记录铁剂、磷结合剂等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共纳入18岁以上患者279例,其中血透患者191例,非透析患者88例。慢性肾脏病1~2期、3~4期和5期的便秘患病率分别为36.2%、45.8%和29.8%。单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OR=4.694, 95% CI 1.436~15.350,P=0.011)是非透析患者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甘油三酯水平高(OR=1.493,95% CI 1.082~2.060,P=0.015)是血透患者便秘的危险因素,各分期患者便秘的危险因素包括磷结合剂(OR=1.669,95% CI 1.001~2.784,P=0.049)、铁剂(OR=1.745, 95% CI 1.047~2.909,P=0.033)、较高的血糖(OR=1.070,95% CI 1.008~1.135,P=0.026)和甘油三酯(OR=1.254,95% CI 1.017~1.546,P=0.034)水平。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性别为女性(OR=3.258, 95% CI 1.022~10.386,P=0.046)以及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OR=13.863,95% CI 1.815~105.901,P=0.011)是非透析患者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OR=2.137,95% CI 1.015~4.499,P=0.046)是慢性肾脏病各期患者便秘的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是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性别为女性是非透析患者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成人ICU患者日记法应用的证据总结
    王玉, 彭丽丽, 史瑶, 杜云红, 段玉良, 王莉
    临床荟萃    2024, 39 (9): 780-786.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09.002
    摘要159)   HTML4)    PDF(pc) (1158KB)(101)    收藏

    目的 系统检索、评价、汇总并提取成人ICU患者日记法应用的最佳证据,为临床ICU日记法的实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专业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成人ICU患者日记法应用的所有证据,检索类型包括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临床决策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25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实施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工作,根据主题进行证据提取、分类和汇总。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其中专家共识1篇,指南2篇和系统评价10篇,形成以应用认知、应用效果、目标人群、书写人员、日记内容、书写注意事项、应用指导、日记管理等在内的8个维度、32条证据的成人ICU患者日记法应用的最佳证据。结论 医护人员应结合相应的临床情境,审慎选择适宜证据,多学科团队合作开展符合个体情况的ICU日记法最佳证据实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维生素D缺乏与老年人群直立性低血压: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赵家华, 马庆华, 于江华
    临床荟萃    2024, 39 (10): 869-876.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10.001
    摘要177)   HTML6)    PDF(pc) (1279KB)(95)    收藏

    目的 研究老年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定义为25(OH)D3缺乏]与直立性低血压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数据库建立至2023年6月,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opus、Cochrane多个数据库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检索。由两名研究员独立筛查纳入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偏倚风险,采用Stata软件(版本17.0)和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来自9项横断面研究包括9 155名参与者进行荟萃分析,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 RIA)和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测定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总体分析结果表明,在老年群体中,维生素D缺乏和直立性低血压具有直接相关性。与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个体相比,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会显著增加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发生风险(OR=1.22,95%CI=1.12-1.33,P<0.05)。结论 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缺乏与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风险具有明确相关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尿液有机酸类代谢物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预测价值
    尤怡澜, 陈玲燕, 缪可言, 倪珞航, 张岩, 肖建平
    临床荟萃    2025, 40 (6): 519-526.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6.007
    摘要31)   HTML0)    PDF(pc) (1739KB)(90)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妊娠期女性尿液样本进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究孕妇尿液中有机酸类代谢物的改变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无锡市妇幼保健院10例ICP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无妊娠期合并症的正常孕产妇1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一般资料并对两组尿液进行靶向代谢组学研究。采用Student’s t检验法分析两组代谢物变化中的差异并根据变化倍数进行了初步筛选。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经过初步筛选的有机酸类代谢物的诊断性能,筛选出高诊断性能的代谢物。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ICP患者尿液中7种有机酸代谢物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孕妇尿液中油酸、亚油酸等18种代谢物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种代谢物的曲线下面积>0.8,显示12种代谢物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AUC>0.9的7种代谢物(壬酸、癸二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3-羟基丙酸和L-苯丙氨酸)展现出更理想的预测性能,与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中的部分指标呈相关性(P<0.05);壬酸和3-羟基丙酸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相关性(P<0.05)。结论 孕妇尿液中的壬酸、癸二酸在ICP患者中表达上调;油酸、亚油酸、棕榈酸、3-羟基丙酸和L-苯丙氨酸在ICP患者中表达下调。这7种有机酸类代谢物对ICP的发生有重要预测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2型糖尿病患者TyG指数及其衍生指数与糖尿病肾病风险的相关性
    李佳文, 刘艳兰, 李瑶霜, 邱慧娜, 李芳, 毋帆, 林辰莹, 林静娜
    临床荟萃    2024, 39 (10): 901-908.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10.006
    摘要201)   HTML3)    PDF(pc) (1253KB)(85)    收藏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及其衍生指数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风险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2022年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病房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895例。依据是否合并DKD将患者分为DKD组(n=326)和非DKD组(n=569)。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确定TyG指数、甘油三酯-葡萄糖-腰围(triglyceride glucose-waist circumference,TyG-WC)、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量指数(triglyceride glucose-body mass index, TyG-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与DKD的相关性,并研究TyG指数与不同分层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两组TyG指数、TyG-WC、TyG-BMI和HOMA-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yG指数和TyG-WC在校正影响因素前后均为DKD发生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2DM患者DKD患病率随着TyG指数、TyG-WC、HOMA-IR水平增加而逐渐升高(趋势性检验P均<0.05),TyG及TyG-WC的T3亚组的患病率较T1亚组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yG指数在不同水平上,校正影响因素前后均为DKD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作为DKD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TyG指数作为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均较其衍生指标及HOMA-IR具有更为稳定的判断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中青年体检人群瘦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童明霞, 陈柯, 向小聪, 周丽峰
    临床荟萃    2025, 40 (2): 128-132.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2.005
    摘要113)   HTML2)    PDF(pc) (859KB)(81)    收藏

    目的 探究中青年体检人群瘦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中青年体检者16 173例,收集其临床资料,探究中青年体检人群瘦型MAFLD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瘦型MAFLD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59岁占比较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0~<23 kg/m2占比较大。两组年龄、性别、BMI、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型MAFLD组糖代谢异常检出率为12.5%,高于瘦型非MAFLD组(P<0.001);脂代谢异常检出率为62.8%,高甘油三酯血症为33.7%,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17.6%,混合型高脂血症为18.4%,均高于瘦型非MAFLD组(P<0.001);高胆固醇血症为7.4%,低于瘦型非MAFLD组(P<0.001);尿酸代谢异常检出率为26.9%,高于瘦型非MAFLD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年龄、BMI、高血压病、糖代谢异常、甘油三酯、混合型高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尿酸血症为瘦型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体检人群的早期健康宣教,针对MAFLD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降低MAFLD的发病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胡菲菲, 王芳, 王永妮, 黄诗倪, 明瑶
    临床荟萃    2025, 40 (2): 107-116.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2.002
    摘要140)   HTML2)    PDF(pc) (1306KB)(80)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机械通气脱机失败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机械通气脱机失败的风险预测模型,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2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采用PROBAS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和适用性评价。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包含44个机械通气脱机失败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因子数量在3~21个之间,最常见的预测因子为机械通气时间、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Ⅱ评分)。纳入模型AUC范围为0.689~0.926。模型总体预测性能较好,但整体偏倚风险高。结论 目前机械通气脱机失败风险预测模型整体预测性能较好,但由于多数研究未进行外部验证且结局指标的定义存在差异,因此模型的临床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赵一品, 崔清洋
    临床荟萃    2025, 40 (1): 60-64.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09
    摘要111)   HTML3)    PDF(pc) (880KB)(80)    收藏

    目的 探究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周口市妇幼保健院及周口市中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病历资料,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02例,根据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BPD的病理原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2例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其中59例出现BPD,发生率为57.8%;胎儿情况:BPD组出生体重小于非BPD组、胎龄小于非BPD组,1 min Apgar评分≤7分、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占比均高于非BPD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BPD组(P<0.05);孕母情况:BPD组羊膜早破>18 h、绒毛膜羊膜炎占比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体重为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BPD独立保护因素,机械通气时间、绒毛膜羊膜炎是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结果,构建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Logit(P)在0~1,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BP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95%CI:0.846~0.939),Hosmer-Lemeshow χ2=6.543,P=0.072。结论 BPD的发生率在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中明显升高,长时间机械通气、孕母绒毛膜羊膜炎是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发生BPD的有效模型,并对后续临床决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LMX1B基因导致甲髌综合征1例的临床-病理-基因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许自川, 李悦, 杨华彬, 邓会英, 高霞
    临床荟萃    2025, 40 (4): 360-365.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4.012
    摘要41)   HTML2)    PDF(pc) (2157KB)(76)    收藏

    目的 甲髌综合征(nail-patella syndrome, NPS)作为多系统受累的罕见疾病,临床诊断困难。本文通过介绍1例NPS儿童的临床、病理及基因型特征,旨在提升对该病的临床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例以“蛋白尿原因待查”9岁女性患儿病理,总结了该患儿的临床特征、肾脏活检结果及全外显子二代测序数据。结果 体格检查发现患儿的体征异常包括:拇指指甲发育不全,尺侧显著,锁骨形态异常,右侧显著伴左肘关节不能外展。实验室检查异常主要有: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30.4 g/L),胆固醇水平升高(6.14 mmol/L),肾病水平蛋白尿[55.6 mg/(kg·24h)],伴肾小球源性血尿。肾脏病理显示:光镜未见明显异常,电镜下节段性基底膜内可见胶原样结构,排列紊乱。全外显基因检测:LMX1B基因突变:Exon5,c.755T>Cp.该变异为错义突变:预计会使所编码的蛋白质第252位氨基酸由亮氨酸(Leu)变为脯氨酸(Pro)。出院后3个月随访,尿蛋白波动在+左右,血清白蛋白、胆固醇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以肾脏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患儿,详细的体格检查对发现多系统问题十分重要,基因检测和病理特征对明确NPS的诊断,降低漏诊误诊是非常必要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焦孔素D介导的细胞焦亡在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焦明静, 尹洪竹
    临床荟萃    2024, 39 (10): 940-944.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10.013
    摘要131)   HTML3)    PDF(pc) (945KB)(76)    收藏

    焦孔素D(gasdermin D,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在多种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焦亡作为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以细胞膜破裂及炎性介质释放为特征,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在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参与了机体的多种病生理过程。研究发现干预焦亡通路中的相关关键因子,可减轻疾病对机体造成的损伤而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通过干预GSDMD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上的关键靶点,对于防治某些炎症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重点阐述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在不同类型肝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与意义,为临床上相关肝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心脏收缩力调节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肌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郝清卿, 吕仕林, 张静, 张立涛, 张飞飞
    临床荟萃    2024, 39 (11): 1026-1034.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11.011
    摘要102)   HTML4)    PDF(pc) (1303KB)(76)    收藏

    目的 研究心脏收缩力调节(CCM)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兔心肌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体重2.5~3.5 kg的健康大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HF组和CCM干预组(CCM组),每组各10只。HF组通过升主动脉根部套扎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而CCM组在成功建立HF模型后进行为期4周的CCM干预。 在实验的第12周和第16周,对各组进行心脏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检测,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自噬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标记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LC3)的表达情况,此外,运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技术,观察P62蛋白、Beclin1蛋白和LC3B(II/I)蛋白等表达水平,并测定各组动物心肌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的三个亚型AKT1、AKT2、AKT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亚型PI3K(α110)、PI3K(α85)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情况。 结果 实验第12周末,HF组和CCM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相较于假手术组增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相比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第16周末,CCM组LVEF、LVFS、LVESD、LVEDD指标相较于HF组有明显改善(P<0.05)。与HF组相比,经CCM干预后的兔的心肌组织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LC3免疫荧光染色阳性染色减少,Beclin1蛋白和LC3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LC3B(II/I)比值显著下降(P<0.05)。此外,经CCM干预后的心肌组织内AKT1、AKT2、AKT3、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5),而PI3K(α110)、PI3K(α85)蛋白的表达则增加(P<0.05), 与H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CCM干预可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HF兔心肌自噬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从而减轻心肌自噬活动,并改善心肌的舒缩功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社区获得性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周颖, 周芳芳
    临床荟萃    2024, 39 (9): 847-850.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09.016
    摘要196)   HTML7)    PDF(pc) (885KB)(76)    收藏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其中,社区获得性AKI(community 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 CA-AKI)是全球AKI的常见形式。但是,目前关于CA-AKI的研究较少,CA-AKI的发病率、病因和预后仍未完全清楚。本文通过对CA-AKI的发病率、病因及预后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AKI的防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基于Dryad数据库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发生脑积水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王壮壮, 任欢, 刘彦廷, 田春雷
    临床荟萃    2025, 40 (4): 313-319.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4.003
    摘要70)   HTML2)    PDF(pc) (1240KB)(72)    收藏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Dryad数据库中aSAH患者236例,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166)和验证集(n=70)。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SAH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Calibration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列线图模型的检验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1.170,P=0.032)、开颅夹闭(HR=2.018,P=0.041)、脑室出血(HR=1.439,P=0.032)、再出血(HR=1.095,P<0.001)、迟发性脑缺血(HR=1.318,P=0.038)、机械通气时间延长(HR=3.112,P=0.012)是aSAH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构建预测aSAH患者发生脑积水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UC)为0.757,验证集AUC为0.667,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吻合良好,DCA曲线在0.20~0.80阈值概率范围内展示出较好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年龄≥60岁、开颅夹闭、脑室出血、再出血、迟发性脑缺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是aSAH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列线图模型,可预测aSAH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的风险,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运动保护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
    张中楼, 崔坤, 孟晋启
    临床荟萃    2024, 39 (9): 855-860.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09.018
    摘要201)   HTML5)    PDF(pc) (952KB)(71)    收藏

    本文总结了近5年运动对心血管疾病保护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不同类型运动对心血管参数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的影响,运动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可能作用机制和个性化运动方案的制定原则等方面探讨运动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脑出血患儿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
    许慧峰, 晋艳勇, 苟若澜, 胡明哲
    临床荟萃    2025, 40 (4): 325-328.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4.005
    摘要73)   HTML1)    PDF(pc) (890KB)(70)    收藏

    目的 调查脑出血患儿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儿共计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并发脑积水情况,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脑出血患儿中发生脑积水22例,占18.33%(22/120);脑积水组年龄<8岁、脑脊液蛋白质>3 g/L、脑室出血、住院并发症的患儿占比较非脑积水组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岁(OR=4.593)、脑脊液蛋白质>3 g/L(OR=6.525)、脑室出血(OR=14.500)是影响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预测脑出血患儿并发脑积水的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为0.749~0.934,敏感度为0.928,特异度为0.783;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CI为0.706~0.937;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1.635,P=0.201),说明本模型具有良好的可信度。结论 脑出血患儿可能会发生脑积水,年龄、脑脊液蛋白质水平、出血部位均为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建立预测模型能够有效评估脑积水发生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