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上海)》解读
    吴昊天, 范玉雯, 张晓岚
    临床荟萃    2023, 38 (10): 926-930.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3.10.012
    摘要696)   HTML32)    PDF(pc) (843KB)(2252)    收藏

    202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借鉴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慢性胃炎相关的研究与指南,形成了涉及慢性胃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内镜及实验室诊断、治疗原则、转归与预后、国内外尚待解决的问题等共53项推荐意见,发表了《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上海)》,本文就该指南的更新与亮点进行解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m6A RNA甲基化修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进展
    顾天舒, 梁雪, 蔡嘉庚, 李广平
    临床荟萃    2023, 38 (8): 743-748.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3.08.012
    摘要258)   HTML2)    PDF(pc) (896KB)(922)    收藏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 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在CVD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几种已知的RNA修饰中,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 RNA甲基化修饰是研究最多的 RNA表观转录组修饰,该过程是动态的、可逆的,在mRNA代谢和各种生物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描述了m6A甲基化的作用机制,总结了m6A甲基化在CVD中的作用,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糖尿病相关CVD等。m6A甲基化及其调控因子有望成为CVD的治疗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慢性肾脏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亚鑫, 郭岚, 王泽凯, 牛凯
    临床荟萃    2023, 38 (12): 1146-1149.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3.12.016
    摘要174)   HTML6)    PDF(pc) (875KB)(646)    收藏

    老年人通常并存慢性肾脏病(CKD)和骨质疏松症,CKD导致的生化异常及与年龄相关的骨质流失等危险因素对骨折的风险有累积效应。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是当前重要的临床问题。近年来,新药的研发为治疗CKD合并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旨在回顾目前关于CKD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和治疗药物开发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二元应对干预对中青年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应对能力和婚姻调适的影响
    顾佳华, 吴岐
    临床荟萃    2022, 37 (9): 822-826.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2.09.011
    摘要715)   HTML1)    PDF(pc) (855KB)(627)    收藏

    目的 探讨二元应对干预对中青年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应对能力和婚姻调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于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乳腺科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共80对,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二元应对干预措施。4个月后,比较两组应对能力与婚姻调适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及其配偶二元支持应对(the dyadic coping inventory,DCI)量表的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及其配偶DCI量表的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较高(P<0.05)。干预前,两组Locke-Wollance婚姻调适量表(Locke-Wollance marital adjustment scale, LWMA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WMA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元应对干预提高了中青年乳腺癌患者及配偶的应对能力和婚姻调适,有利于提升婚姻质量和幸福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脑电图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李梓浩, 吴美妮, 尹昌浩, 吴天娇, 赵维纳
    临床荟萃    2022, 37 (8): 748-752.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2.08.014
    摘要535)   HTML10)    PDF(pc) (884KB)(579)    收藏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认知功能从正常发展到痴呆的一个阶段,由于其临床预后差,晚期发展到痴呆后缺少有效的治疗方式,故早期对MCI进行识别、评估及干预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中对MCI的识别主要采用神经心理学测试和结构影像学相结合的方法,但无法反映患者神经代谢方面的病理变化。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可记录和可视化人类的脑电活动,脑电节律的测量可以揭示人类皮层锥体神经元活动的神经同步和去同步机制,反映大脑调节唤醒、警觉及认知功能的状态,对MCI的早期识别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EEG在MCI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MCI的早期识别。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王沁濡, 尹琴, 李娟, 甘洪玉
    临床荟萃    2024, 39 (2): 188-192.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02.018
    摘要254)   HTML9)    PDF(pc) (847KB)(356)    收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患者长期缺氧可引发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作为慢阻肺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预后。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效药物,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综述近5年中医药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舌下神经刺激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远期效果的Meta分析
    孙莹, 余勤
    临床荟萃    2022, 37 (8): 677-684.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2.08.001
    摘要426)   HTML0)    PDF(pc) (2009KB)(268)    收藏

    目的 探讨舌下神经刺激疗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远期效果。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建库至2022年3月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中国内外学者发表的舌下神经刺激治疗OSAHS的文献。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采用NOS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队列研究,包括776名患者。术后6个月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均数差(SMD)=-1.47, 95%可信区间(95%CI)-1.68~-1.25,P=0.000]、血氧饱和度下降指数(ODI, SMD=-0.77,CI:-0.95~-0.58,P =0.000)、嗜睡量表评分(ESS, SMD=-1.00,CI:-1.16~-0.84,P=0.000)、睡眠问卷得分(FQSQ, SMD=1.10,CI:0.92~1.28,P =0.000),术后12个月的AHI(SMD=-1.250,CI:-1.39~-1.10,P=0.000)、ODI(SMD=-0.874,CI:-1.114~-0.634,P=0.001)、 ESS(SMD=-1.06, CI:-1.20~-0.91, P=0.000)、 FQSQ(SMD=1.10, CI:0.96~1.22, P =0.000),均较前显著改善。结论 舌下神经刺激治疗OSAHS的远期效果是有效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肠道微生物群疗法防治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研究进展
    王晶霞, 汤灵玲
    临床荟萃    2022, 37 (8): 759-763.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2.08.016
    摘要304)   HTML0)    PDF(pc) (898KB)(249)    收藏

    在抗菌药物和后抗菌药物时代,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仍显著上升,是目前重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反复艰难梭菌感染是诊治过程中的一大难点,3次或3次以上感染后复发率高达60%。正常肠道的菌群破坏是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重要发病环节。因此,在重建肠道稳态上发展而来的微生物群疗法似乎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本文对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标准化微生物群疗法、益生菌、非产毒型艰难梭菌在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防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瑞珍, 李星辉, 曾璟, 姚晓涛, 杨珂欣, 张展
    临床荟萃    2023, 38 (1): 88-92.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3.01.015
    摘要399)   HTML6)    PDF(pc) (857KB)(248)    收藏

    随着对高血压的研究深入,发现高血压可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研究表明,高血压与认知功能障碍间的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高血压可能通过破坏脑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脑血管重塑等导致脑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本文通过对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人工肝治疗现状及进展
    石畅, 李兰娟
    临床荟萃    2024, 39 (10): 935-939.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10.012
    摘要132)   HTML6)    PDF(pc) (803KB)(227)    收藏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发病率不高,但病因复杂,病死率极高。经过传统内科手段治疗的ALF患者存活率低,而肝移植可以显著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但受限于经济情况、患者自身条件、肝源等因素,许多患者无法接受肝移植治疗。因此人工肝成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的重要手段。世界范围内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以及慢性肝衰竭的研究已很多,但针对急性肝衰竭的研究仍较不成熟。本文描述了各种人工肝模式应用于ALF患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支链氨基酸与脑功能的研究进展
    韩奕, 牛青芳, 赵天伊, 陈芬, 刘阳, 李青霞, 党椿菲, 马玉霞
    临床荟萃    2024, 39 (7): 654-657.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07.013
    摘要222)   HTML6)    PDF(pc) (853KB)(223)    收藏

    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BCAAs)作为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具有肌肉合成、抗蛋白分解和刺激胰岛素产生的作用。近年来其在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被发现,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对BCAAs与脑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关注BCAAs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抑郁症等,为合理摄入BCAAs维持大脑正常功能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膳食炎症指数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胡丽艳, 陈琳, 安艳新, 单婕, 高晓红, 吕佳宁, 尤佳伟
    临床荟萃    2025, 40 (4): 372-376.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4.014
    摘要81)   HTML3)    PDF(pc) (988KB)(205)    收藏

    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帕金森症等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严重危害,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饮食是产生炎症的重要部分来源,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是一种以食物摄入为基础,用来反映饮食整体炎症潜力的指标。通过计算食物中的潜在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的比例,可评估饮食对于炎症反应的影响。现代研究发现DII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本文对DII与常见神经炎症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为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饮食干预提供指导和新的研究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结局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王润青, 王谦, 廖健雄
    临床荟萃    2022, 37 (12): 1061-1073.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2.12.001
    摘要426)   HTML3)    PDF(pc) (3529KB)(195)    收藏

    目的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而心血管事件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已有大型研究表明钠-葡萄糖共转运体抑制剂(SGLT2i)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结局具有一定作用。本文通过系统评价,间接比较了5种不同的SGLT2i对2型糖尿病并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疗效作用。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应数据,以心力衰竭住院和心血管死亡复合结局为主要结局指标,以心力衰竭住院、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为次要结局指标,使用Stata 16.0以及network程序包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340篇文献,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括62 904例患者,涉及5种干预手段,分别为:恩格列净、索格列净、达格列净、埃格列净和卡格列净。5种不同的SGLT2i在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力衰竭住院和心血管死亡复合结局、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住院和全因死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安慰剂相比,5种不同的SGLT2i均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住院结局;恩格列净和索格列净在改善心力衰竭住院和心血管死亡复合结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改善心血管死亡或全因死亡结局方面,安慰剂和5种不同的SGLT2i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住院和心血管死亡复合结局和心力衰竭住院结局方面,恩格列净和索格列净有较显著的获益趋势,而针对心血管死亡或全因死亡结局,5种不同的SGLT2i与安慰剂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机制和原因仍需大型研究进行探索和验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脑出血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刘金腾, 刘星宇, 黄露梅, 潘海龙
    临床荟萃    2025, 40 (1): 5-13.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01
    摘要133)   HTML4)    PDF(pc) (976KB)(194)    收藏

    目的 系统分析、评价脑出血(ICH)患者肺炎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Scopus、Ovid Medline、CNKI(中国知网)、WanFang Data(万方数据库)、VIP(维普数据库)、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2月有关ICH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安排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根据个体预后或诊断多变量预测模型的透明报告(TRIPOD)和预测模型偏倚风险评估量表(PROBAST)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风险偏倚及适应性评估。结果 共纳入12项相关研究,7项为注册登记研究,1项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3项为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1项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研究多采用logistic回归和机器学习进行建模; 8项研究进行内部验证,2项研究仅为外部验证,2项研究分别采用内部和外部验证;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0~0.920;12项研究中预测因子的范围为4~11个,常见的预测因子为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评分、吞咽困难、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鼻胃管喂养;9项研究进行了模型校准,3项研究没有进行模型校准;模型呈现形式主要以风险评分、风险计算公式和列线图为主。纳入研究质量中等且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结论 当前ICH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不错的预测能力,预测因子较易获得,但也存在显著的缺陷和高偏倚性。未来,研究者应遵循TRIPOD报告和PROBAST声明开展预测模型研究,总结现有模型优缺点,并进行外部验证,从而开发出预测性能优良,使用简便的ICH患者肺炎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中国肥胖症消化内镜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苏淼, 王飒爽, 赵东强
    临床荟萃    2025, 40 (4): 366-371.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4.013
    摘要60)   HTML1)    PDF(pc) (468KB)(187)    收藏

    肥胖是一种需多学科协同干预的慢性疾病,增加代谢异常或患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当前,肥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生活方式干预的长期依从性差,药物治疗常伴随不良反应或体重反弹,而外科手术虽减重效果明显,但存在创伤大、并发症风险高及不可逆性等局限性。近年来,内镜下减重治疗以其可逆性、微创性和经济性成为治疗肥胖更有效、更安全的选择。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内镜下减重治疗,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汇集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制定《中国肥胖症消化内镜治疗专家共识》。本文对该共识主要内容进行解读,旨在提升医生和患者对内镜下减重治疗的认知和理解,以完善内镜下减重治疗,提高国内内镜微创减重治疗的学术交流及知识普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操作手册模块6:结核病及其共患病》(第3版)解读
    曾坚, 王小敏, 方木通, 卢水华
    临床荟萃    2025, 40 (3): 270-274.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3.014
    摘要74)   HTML1)    PDF(pc) (871KB)(179)    收藏

    结核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其与多种共患病(精神障碍、HIV感染及糖尿病)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患者预后。2025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第3版《结核病操作手册模块6:结核病及其共患病》系统整合了结核病及其主要共病的管理策略。本文从精神障碍及物质使用障碍、HIV感染和糖尿病3个核心共病切入,解读操作手册的关键建议,涵盖筛查工具、综合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指导,优化结核病共病患者的全程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评估和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5)》解读
    高雁, 渠硕, 李漾, 邱会卿, 何莎, 马晓伟
    临床荟萃    2025, 40 (5): 389-393.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5.001
    摘要76)   HTML4)    PDF(pc) (826KB)(172)    收藏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5 500多万人患有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症最常见的诊断原因,占所有病例的50%~70%。2025年3月,加拿大老年人心理健康联盟(Canadian Coalition for Seniors' Mental Health,CCSHM)发布了《2025 CCSHM临床实践指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评估和管理》,主要针对AD患者的BPSD的评估和管理。本文主要针对文中躁动、抑郁、焦虑、精神症状和具有潜在风险的性行为表现5个BPSD以及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和精神药物的处方切入,解读指南中的关键建议,涵盖诊断标准、评估手段和治疗措施3个方面,旨在为临床治疗BPSD提供建议,优化存在BPSD的AD患者的全程管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我国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负担及药物治疗进展
    高胜男, 张冉冉, 张羽曦, 高宁, 冯冰, 刘国强
    临床荟萃    2024, 39 (9): 842-846.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09.015
    摘要251)   HTML11)    PDF(pc) (905KB)(170)    收藏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预后差,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由于超说明书用药和医保支付问题,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有关DPNP疾病负担和药物临床治疗进展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DPNP患病率、危险因素分析、临床用药治疗情况等方面进行概述,并列举目前部分新上市和正在研发阶段的DPNP创新药。旨在为创新药品研发提供思路,为DPNP药物医保支付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减轻DPNP患者就医负担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癫痫共患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
    王贞芸, 王兰桂
    临床荟萃    2022, 37 (8): 753-758.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2.08.015
    摘要330)   HTML3)    PDF(pc) (889KB)(164)    收藏

    癫痫是神经系统第二大疾病,癫痫患者在病程中往往伴随着多种共患病,认知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癫痫共患病之一。共患认知障碍严重影响癫痫患者的工作、学习,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疾病负担。目前癫痫共患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就可能的机制对目前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干预癫痫共患认知障碍提供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个体化前庭康复方案在治疗前庭神经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秀玲, 张丽, 陈金湘
    临床荟萃    2025, 40 (3): 227-230.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3.006
    摘要87)   HTML2)    PDF(pc) (856KB)(156)    收藏

    目的 观察个体化前庭康复方案在治疗前庭神经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前庭神经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体格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及主观量表评分,评估前庭-眼反射通路与前庭脊髓反射通路的受损情况,制定不同的个体化前庭康复方案,经3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各检查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各临床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Romberg试验阳性率、优势偏向阳性率、视频头脉冲试验异常率较低,头晕症状障碍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37%和8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庭脊髓反射通路受损患者经个体化康复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根据前庭神经炎患者临床检查结果精确地制定个体化的前庭康复方案,对患者的主观评分、症状体征、前庭功能客观指标等的改善均有明显作用和较大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缺血性脑卒中影响侧支循环建立因素的研究进展
    白碧玥, 彭艳, 朱晓峰, 尹昌浩
    临床荟萃    2023, 38 (11): 1034-1037.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3.11.014
    摘要158)   HTML3)    PDF(pc) (842KB)(154)    收藏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在脑卒中约70%,是发病率最高的脑血管疾病。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建立的不同水平,与疾病进展及患者预后直接相关。在脑血管侧支循环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部分因素进行干预,保护和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患者卒中后的远期预后,已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从遗传因素、年龄、危险因素、颅内血管特点及生物标志物等角度分类综述这些因素对脑侧支循环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二十碳五烯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
    曹淑风, 杨昌林
    临床荟萃    2025, 40 (6): 564-569.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6.015
    摘要24)   HTML1)    PDF(pc) (938KB)(152)    收藏

    他汀类药物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基石,然而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后仍存在心血管疾病残余危险。多个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水平是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心血管疾病残余风险的关键要素。二十碳五烯酸属于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通过多种机制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文从二十碳五烯酸主要的作用机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相关的重要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方面进行概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EB病毒感染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在晚期胃癌免疫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黄小敏, 赵旭辉, 达德转, 马桃梅, 李红玲
    临床荟萃    2023, 38 (11): 1048-1052.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3.11.017
    摘要110)   HTML2)    PDF(pc) (864KB)(151)    收藏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尤为高发。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率仍不乐观,通常需进行全身性药物治疗。近期的研究强调了EB病毒(EBV)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1(PD-L1)等因素在晚期胃癌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靶向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在胃癌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综合总结了EBV与PD-L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其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潜在预测和应用价值,并综合相关文献,探讨EB病毒、PD-L1等免疫因素与胃癌的临床特征、分子机制、预后关联,以及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耐受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血清营养指标与老年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蒋炜, 田敏涛, 李学渊
    临床荟萃    2023, 38 (7): 668-672.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3.07.015
    摘要223)   HTML1)    PDF(pc) (848KB)(151)    收藏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跨越医疗、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公共卫生问题,可导致骨脆性增加并导致骨折风险。先天与后天的营养缺乏都可导致骨代谢障碍,促使骨结构与骨功能发生改变。因此,OP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而血清营养指标不足或异常水平可能提示骨代谢和骨组织的健康状况,在OP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血清营养指标半衰期不一,其预测OP的价值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探讨血清营养指标与老年OP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营养预防OP提供更多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仑伐替尼联合PD-1单抗及GEMOX方案在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邬晓敏, 方益鹏, 章真, 章烨, 金成
    临床荟萃    2024, 39 (5): 408-412.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05.004
    摘要296)   HTML6)    PDF(pc) (1116KB)(150)    收藏

    目的 探讨靶免(仑伐替尼+信迪利单抗)联合GEMO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在胆道恶性肿瘤复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到2024年1月在我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及肝胆外科接受靶免(仑伐替尼+信迪利单抗)联合GEMO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的复发转移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24例,主要观察终点设置为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观察终点设置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借助肿瘤标记物(CEA、CA125、CA199)变化、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影像学改变等各项数据综合评估靶免(仑伐替尼+信迪利单抗)联合GEMO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安全性和整体临床效果。结果 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8例,进展(PD)8例,ORR 33.3%(8/24),DCR 66.7%(16/24),中位OS 13个月,中位PFS 8个月。治疗后CA199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14/24,58.3%)、白细胞下降(22/24,91.6%)、贫血(20/24,83.3%),其中有1例因严重不良事件退出治疗,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死于胆道梗阻合并感染。结论 采用靶免(仑伐替尼+信迪利单抗)联合GEMO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复发转移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在临床使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
    曲伊平, 梁慧杰, 陈允恩
    临床荟萃    2022, 37 (10): 957-960.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2.10.016
    摘要434)   HTML2)    PDF(pc) (835KB)(148)    收藏

    青少年抑郁症不仅存在情绪调节障碍,还存在认知功能的改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改善认知功能的周期长、效果差。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治疗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青少年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中。本文就rTMS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功能纵向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
    王琳, 王婷, 蒲晓岚, 鞠梅
    临床荟萃    2024, 39 (8): 677-683.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08.001
    摘要221)   HTML7)    PDF(pc) (1364KB)(145)    收藏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探讨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读秀数据库中关于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 采用RevMan 5.3及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4个队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口腔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相比口腔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RR=1.31, 95%CI(1.18~1.46), 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牙周炎/牙周病、后咬合支撑、牙列状态、牙齿缺失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口腔衰弱亚组中,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2, 95%CI(0.96~1.81), P=0.09],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在随访时间>10年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 95%CI(0.83~1.23),P=0.90];在随访时间≤10年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8, 95%CI(1.32~1.67), P<0.001];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在中等质量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5, 95%CI(0.91~1.20), P=0.51];在高质量亚组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5, 95%CI(1.21~1.51), P<0.01]。 结论 口腔健康状况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白细胞介素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尘肺易感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郑玲, 苏晶莹, 伍定辉, 姚向阳
    临床荟萃    2023, 38 (1): 5-19.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3.01.001
    摘要315)   HTML1)    PDF(pc) (1735KB)(144)    收藏

    目的 综合分析白介素(interleukin, IL)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病的易感关联性。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WanFang Data、VIP、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8日。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2以及Stata 14.0软件,分别以等位基因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共显性模型(2种)、超显性模型等对IL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病易感的关联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篇文献,共计尘肺病例组5 315例,对照组5 332例。8项关于IL-1β(-511)C/T多态位点meta分析结果显示,隐性模型(OR=1.57, 95%CI=1.06~2.33, P=0.024)、共显性模型TT vs CC(OR=1.80, 95%CI=1.03~3.13, P=0.039)与尘肺的易感风险相关。6项关于IL-1RA(+2018)T/C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 等位基因模型(OR=1.65, 95%CI=1.21~2.27, P=0.002)、显性模型(OR=1.65, 95%CI=1.11~2.46, P=0.013) 、隐性模型(OR=2.14, 95%CI=1.50~3.06, P=0.000)、共显性模型(CC vs TT)(OR=2.29, 95%CI=1.58~3.32, P=0.000) 与尘肺的易感风险有关。4项有关IL-1α(-889)C/T 多态位点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显性模型(OR=1.75, 95%CI=1.02~3.01, P=0.042)、共显性模型CT vs CC(OR=1.79, 95%CI=1.21~2.636, P=0.004)与尘肺的易感风险相关。3项关于IL-1α(+4845)G/T多态位点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模型(OR=1.59, 95%CI=1.03~2.56, P=0.038)与尘肺的易感风险相关。4项关于IL-6(-634)C/G多态位点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模型(OR=0.60, 95%CI=0.47~0.75)、显性模型(OR=0.47, 95%CI=0.35~0.64)、共显性模型(OR=0.63, 95%CI=0.42~0.94)(OR=0.36, 95%CI=0.24~0.54)、超显性模型(OR=2.51, 95%CI=1.71~3.69)与尘肺的易感风险有关。2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IL-8(781)C/T、 IL-8 Met31Arg T/G、 IL-8(-251)A/T多态性与尘肺的易感风险有关联。而IL-1β(+3953)C/T、IL-6(-174)G/C、IL-10(-592)A/C多态位点及其他白介素相关基因的多种基因模型的分析结果均显示与尘肺的易感风险无关。结论 IL-1RA(+2018)T/C、IL-6(-634)C/G多态位点与尘肺的易感风险显著相关;IL-1α(+4845)G/T、IL-1β(-511)C/T、IL-1α(-889)C/T 多态位点与尘肺的易感风险可能有关;IL-1β(+3953)C/T、IL-6(-174)G/C多态位点与尘肺病的易感风险无关联;后续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分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司美格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王文琦, 张涛
    临床荟萃    2022, 37 (11): 996-1000.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2.11.006
    摘要574)   HTML1)    PDF(pc) (817KB)(142)    收藏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周制剂司美格鲁肽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T2D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司美格鲁肽治疗组,每组各48例。常规治疗组采用规范的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等治疗,根据血糖情况应用甘精胰岛素并调整剂量至血糖达标;司美格鲁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1.0 mg,皮下注射,每周1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和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同时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及血清炎症指标。结果 两组均失访1例,完成观察47例。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空腹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司美格鲁肽治疗组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甘精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此外,两组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明显减少,且司美格鲁肽治疗组心肌缺血总负荷低于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司美格鲁肽治疗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明显下降。 结论 司美格鲁肽通过降糖、调脂、减重等作用使T2DM患者多重获益;通过抗炎、降低心肌缺血总负荷,延缓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改善心肌供血,改善患者预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刘畅, 鲍晓雪, 刘辉明, 田雅玮, 李玉坤
    临床荟萃    2025, 40 (1): 90-96.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15
    摘要101)   HTML5)    PDF(pc) (1062KB)(141)    收藏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特异性结合,参与激素信号接收和受体激活,在不同组织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GLP-1R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多种疾病有关,在糖代谢、脂代谢、神经精神调节和骨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主要的GLP-1R单核苷酸多态性(rs6923761、rs3765467、rs1042044和rs10305420)在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疾病的发病机制、基因诊断筛查和治疗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血尿酸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糖脂代谢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张雪晴, 陈树春
    临床荟萃    2022, 37 (11): 1044-1047.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2.11.015
    摘要515)   HTML8)    PDF(pc) (796KB)(140)    收藏

    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serum uric acid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 UHR)作为一项能反映炎症水平和代谢状态的新型标志物,已被证实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缺血性心肌病等糖脂代谢相关疾病及其他疾病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此,本文主要阐述UHR在糖脂代谢相关疾病中的预测、诊断、评估病情控制情况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2021年成都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张大炜, 李鑫, 孙贵凤
    临床荟萃    2023, 38 (3): 237-240.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3.03.007
    摘要394)   HTML3)    PDF(pc) (814KB)(140)    收藏

    目的 探讨分析2021年度成都地区肺炎支原体(MP)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四川省成都市2021年度由于呼吸道感染而进行MP抗体检测的患者10 012例,采用MP抗体被动凝集法进行检测,观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季节以及不同性别下感染情况的差异。结果 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中,MP阳性患者3 084例,总阳性率为30.80%;从性别差异来看,男性患者阳性率(25.84%)低于女性(3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0, P<0.05);从年龄阶段区分,未成年MP阳性率为43.53%,高于成人(33.83%)和中老年人(14.03%),各年龄组间M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13, P<0.05);0~18岁MP感染患者中呈现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MP阳性率最高的是15~17岁青少年(61.61%),MP阳性率最低是<1岁组的婴儿(4.08%),各未成年年龄组M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7, P<0.05);从不同季节比较,MP阳性率最高的季节是秋季(33.67%),夏季是阳性率最低的季节(27.01%),冬季和春季之间M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 P>0.05), 其余组别间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3, P<0.05);从月份比较,11月是一整年中MP阳性率最高的月份(35.85%),最低是2月(21.79%)。结论 MP阳性率中女性大于男性;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少年人群是MP易感人群。秋季和秋冬交替季,即9月至12月,MP感染高发。MP是引起2021年度成都市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应针对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易感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加强健康卫生宣教工作的开展,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营养管理的研究进展
    邓媛媛, 岑梅, 金铭, 赵丽静, 张旖旎, 张智香
    临床荟萃    2022, 37 (9): 838-841.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2.09.015
    摘要375)   HTML3)    PDF(pc) (839KB)(137)    收藏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事件,而营养不良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不良结局的一大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作为营养不良的炎性反应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息息相关。因此,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的营养管理对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蛋白血症营养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日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的营养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庖丁解牛-重症超声检查融合多元监测掌握重症之肺
    曾学英, 尹万红, 周然, 邹同娟, 秦瑶, 王小亭, 晁彦公, 戴小容
    临床荟萃    2023, 38 (2): 175-180.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3.02.014
    摘要400)   HTML1)    PDF(pc) (1948KB)(135)    收藏

    疾病的重症阶段是机制复杂的全身多脏器损伤,其中肺是重要的窗口脏器。掌握重症之肺是精准诊疗的基础,需要掌握肺的慢性基础情况、原发疾病损害程度与范围、继发损害及肺内自我恶化趋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具备结构识别的优势,常作为肺部评估的金标准,但其技术门槛较高,且难以实施床旁检测。肺部超声检查能够床旁、无创、动态实施,从肺部超声影像学及肺部病理生理层面评价肺部病变,反映肺的气水分布情况与病理生理表型。呼吸力学有助于区分是气道还是肺本身的问题,气道可视化则有助于以气道为窗口辨别病原学、病因等。结合基础情况、肺部超声影像学与病理生理评估,融合传统影像学CT等检查,有助于精准评价肺部原发疾病、继发损害及肺内自我恶化,从而更有效且精准指导治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调节小胶质细胞反应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见解
    易静静, 圈启芳, 马婕
    临床荟萃    2023, 38 (4): 364-368.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3.04.014
    摘要245)   HTML1)    PDF(pc) (997KB)(133)    收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微血管疾病,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影响所有视网膜细胞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同时作为视网膜的常驻单核细胞,其具有双重表型。在健康的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通过释放神经保护因子和抗炎因子参与防御性免疫系统。然而,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引起的组织应激使小胶质细胞过度反应,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导致神经炎症。因此,本文就DR相关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对DR的影响,讨论了调节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治疗该疾病中的可能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FIB-4预测慢性肝病患者肝细胞癌风险的meta分析
    贺超, 黄邵斌
    临床荟萃    2022, 37 (9): 779-784.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2.09.002
    摘要273)   HTML0)    PDF(pc) (1460KB)(132)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FIB-4预测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FIB-4预测慢性肝病患者肝细胞癌风险的文献,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35篇,包含肝细胞癌患者94 56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肝病患者基线高FIB-4(HR=1.57, 95%CI: 1.41-1.75, P<0.01)及抗病毒治疗后高FIB-4(HR=2.40, 95%CI: 1.74-3.32, P<0.01)与慢性乙肝或慢性丙肝患者的高肝细胞癌风险有关。结论 FIB-4可预测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细胞癌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风险及不良预后的影响
    周子涵, 崔炜
    临床荟萃    2022, 37 (10): 869-888.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2.10.001
    摘要298)   HTML1)    PDF(pc) (1215KB)(131)    收藏

    心血管疾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最为常见的合并症,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降压、降脂、抗血小板、抗凝、降糖及抗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 相关指南也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数量的增加和第二波感染的发生,更好地了解这些药物对新冠肺炎患者的影响是当务之急。本文旨在总结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对新冠肺炎感染风险以及不良预后的关联,并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用药提出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结直肠癌内镜治疗手术前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史玉娟, 王静, 徐萍
    临床荟萃    2023, 38 (1): 55-59.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3.01.007
    摘要731)   HTML0)    PDF(pc) (850KB)(130)    收藏

    目的 探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结直肠癌内镜切除术前后病理的差异, 为提高结肠镜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确定活检及手术均由我院完成的129例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回顾性分析确诊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eosal dissection, ESD) 标本资料及其术前病理活检资料129例,比较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差异,并分析内镜治疗手术前后病理差异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不同部位(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及病灶形态(带蒂、广基、侧向发育型)、病灶最长直径、性别、年龄患者的病理活检和 EMR/ESD 标本病理结果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结肠镜术前活检病理与内镜EMR/ESD治疗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7.1%(22/129),内镜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升级者为103例(79.8%),病理诊断降级者为4例(3.1%)。各个部位轻判率分别为82.4%、80.0%、85.7%、80.9%、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带蒂息肉患者术前活检轻判的现象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病灶位置、最长直径、性别、年龄差异的患者术前活检轻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活检病理诊断与 EMR/ESD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低,但其为内镜随访和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带蒂息肉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前活检轻判,所以对带蒂息肉患者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可根据情况,必要时结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来选择 EMR/ESD手术,并结合术后标本病理诊断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后续治疗及内镜随访时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睡眠障碍和疼痛的研究进展
    刘亚楠, 徐建杭, 詹明
    临床荟萃    2025, 40 (1): 76-81.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12
    摘要111)   HTML3)    PDF(pc) (863KB)(130)    收藏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和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首要原因,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DKD患者较常出现睡眠障碍和躯体疼痛症状,常被忽略。研究显示,两者密切相关并可能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同时可能降低治疗依从性和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DKD患者发生睡眠障碍和疼痛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不良影响及相关机制、临床诊治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完善疾病治疗与干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朱洁云, 高敏, 黄春莉, 潘冬赞, 王俏燕, 陆钊
    临床荟萃    2024, 39 (9): 773-779.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09.001
    摘要227)   HTML10)    PDF(pc) (597KB)(130)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为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查找关于COPD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1月22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并采用PROBAST工具评价模型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 最终纳入12项队列研究,包含21个模型。11项研究报告了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1个研究报告了C指数;AUC波动在0.603~0.917, 其中16个模型的AUC>0.7;6项研究进行了模型校准,8项研究进行了内部或外部验证;12项研究的总体适用性较好,但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主要表现在分析领域。纳入研究的预测因素差异较大,最常见的预测因素有肺功能指标、Charlson共病指数、前1年因急性加重入院次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吸入药物治疗。 结论 纳入模型间性能差异较大,适用性良好但偏倚风险高;预测因子的筛选方法不够全面,纳入研究的预测因素差异较大,未来的预测模型可重点关注肺功能、Charlson共病指数、前1年因急性加重入院次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和吸入药物治疗情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