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8-20
    上一期   
    循证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郭伊凡, 任桦, 白婧, 刘三娇, 李燕娟
    2025, 40(8):  677-68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01
    摘要 ( 24 )   PDF (1218KB) ( 7 )   HTML ( 5)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与影响因素,为预防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RA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或影响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6月4日。采用Stata 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56.9%[95%CI(47.2%,66.6%),P<0.001]。疾病活动度[OR=1.26,95%CI(1.11~1.43)]、体质指数[OR=1.20,95%CI(1.12~1.29)]、抑郁[OR=3.65,95%CI(1.07~12.48)]、助眠类药物[OR=16.25,95%CI(4.73~55.79)]、红细胞沉降率[WMD=13.29,95%CI(1.05~25.52)]、C反应蛋白[SMD=1.66,95%CI(0.11~3.20)]、疼痛[SMD=1.30,95%CI(0.70~1.89)]、疲劳[SMD=1.45,95%CI(0.67~2.22)]、白细胞计数[WMD=0.67,95%CI(0.10~1.23)]是RA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 RA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疾病活动度、体质指数、抑郁、助眠类药物、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疼痛、疲劳、白细胞计数是其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对高危患者给予重点关注,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H1抗组胺药与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叶倩, 刘申香
    2025, 40(8):  684-68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02
    摘要 ( 13 )   PDF (695KB) ( 1 )   HTML ( 4)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H1抗组胺药对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癌症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数据库检索2024年10月30日前发表的有关H1抗组胺药影响癌症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疗效的文献,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总共有4项研究被纳入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服用H1抗组胺药的患者相比,同时服用H1抗组胺药有助于延长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者的总生存期(HR=0.53,95%CI: 0.41~0.69,P<0.00001)和无进展生存期(HR=0.54,95%CI: 0.44~0.65,P<0.00001)。结论 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期间,联合使用抗组胺药能改善癌症患者的预后。

    论著
    中国45岁及以上人群社交活动与心脏疾病的相关性
    尤佳伟, 安艳新, 吕佳宁, 高晓红, 胡丽艳, 单婕, 陈琳
    2025, 40(8):  689-69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03
    摘要 ( 14 )   PDF (853KB) ( 4 )   HTML ( 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国45岁及以上人群社交活动与心脏疾病的相关性,为心脏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据。方法 以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进行横断面研究,比较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社会活动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分别逐步调整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讨论7种社交活动与中老年人患心脏疾病之间的关联。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18 298人,心脏疾病患病率为19.46%(3 561/18 298),参与不同社交活动如无偿向与您不住在一起的亲人、朋友或者邻居提供帮助以及上学或者参加培训课程的人群与非参与者相比,心脏疾病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性别、年龄等多种混杂因素后,无偿向与您不住在一起的亲人、朋友或者邻居提供帮助(OR=0.82, 95%CI=0.73~0.91, P<0.01)以及上学或者参加培训课程(OR=0.71, 95%CI=0.50~0.99, P=0.044)与心脏疾病的患病风险呈负相关,打麻将、下棋、打牌、去社区活动室与心脏疾病患病风险呈正相关(OR=1.10, 95%CI=0.99~1.23, P=0.046)。结论 在中老年人群中,加强社会支持、鼓励知识型社交参与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有效干预方向,为构建多维度的健康老龄化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单中心临床分析
    邹亚芬, 贾晓燕, 戴翠招
    2025, 40(8):  694-69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04
    摘要 ( 10 )   PDF (834KB) ( 0 )   HTML ( 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4年11月华侨大学附属厦门长庚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BPPV患者339例,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男性138例(40.7%),女性201例(59.3%),男女比例为1∶1.5。平均年龄(49.6±6.5)岁。发病高峰年龄为40~49岁。155例(45.7%)既往有类似发作。后半规管BPPV 210例(61.9%);水平半规管BPPV 118例(34.8%),其中水平半规管管结石型91例(77.1%),嵴帽结石型27例(22.9%)。手法复位总有效率99.6%。210例有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33个月,复发45例,复发率21.4%。结论 BPPV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受累半规管类型以后半规管BPPV居多;BPPV的手法复位效果显著。

    血流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庄蕙萃, 郭皓, 李贤, 崔东升
    2025, 40(8):  698-70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05
    摘要 ( 11 )   PDF (977KB) ( 3 )   HTML ( 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成人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4年10月邯郸市中心医院ICU确诊为BSI合并脓毒症的患者,同时收集其24 h内生命体征、实验室参数、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及治疗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其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4年内ICU收治的成人BSI合并脓毒症患者共162例,男性92例,女性70例,28 d死亡9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心率、乳酸、D-二聚体、肌酐、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ICU获得性BSI比例、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modified nutrition risk in the critically ill,mNUTRIC)评分及脓毒症相关性凝血功能障碍(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SIC)评分、机械通气的比例、深静脉置管的比例、肾脏替代治疗的比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4 h是影响其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1.070,95%CI为1.019~1.123,P=0.006)、SOFA评分(1.301,95%CI为1.002~1.689,P=0.049)、APACHEⅡ评分(OR =1.179,95%CI为1.003~1.385,P=0.046)、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4 h(OR=4.125,95%CI为1.321~12.878,P=0.015)、mNUTRIC评分(OR=1.105,95%CI为1.007~1.206,P=0.014)、氧合指数(OR=0.994,95%CI为0.989~1.000, P =0.044)、白细胞计数(OR=0.940,95%CI为0.897~0.984,P=0.009)是BSI合并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年龄、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mNUTRIC评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4 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5、0.827、0.799、0.758、0.742,氧合指数及白细胞计数预测效能差,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330、0.405。结论 年龄、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mNUTRIC评分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4 h是BSI合并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在预测28 d死亡率上,SOFA评分优于APACHEⅡ评分。

    肌骨超声在血清学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沈雪娇, 王挺, 王媛, 李燕, 魏佳琪
    2025, 40(8):  705-710.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06
    摘要 ( 19 )   PDF (1192KB) ( 11 )   HTML ( 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肌骨超声在早期鉴别诊断血清学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seronega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SNRA)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首次就诊,腕或手指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胀、压痛阳性的患者112例,随访6个月确诊后,分为SNRA组(n=45)和非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组(n=67)。肌骨超声观察两组双腕、双手指关节及肌腱滑膜增生二维灰度(grayscale,GS)、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PD)及骨侵蚀(bone erosion, BE),并进行半定量评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等临床资料。分析两组超声评分的差异,并分析SNRA组超声评分与病程、ESR、CPR等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超声指标对SNRA的诊断效能。结果 ①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SNRA组CRP和ESR均高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关节GS、PD和B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腱G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RA组肌腱PD评分高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RA组关节病变、BE占比均大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GS、PD、BE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SNRA组关节GS、PD与CPR、ESR呈低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6、0.306、0.444和0.384,P均<0.05),肌腱GS、PD与CPR、ESR呈中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2、0.532、0.772、0.538,P均<0.05);关节BE与CRP呈中度正相关(r=0.539,P<0.05);④SNRA组关节与肌腱PD评分总和对其诊断效能最大,以10分为预测界值,SNRA诊断的敏感度为82.2%,特异度为90.0%。结论 肌骨超声可作为早期鉴别诊断SNRA的无创影像学方法之一。

    能谱CT图像直方图纹理分析对骨岛与成骨性骨转移瘤的鉴别价值
    王博焕, 黄俊斌, 李志琼, 熊玉超, 郭威, 曾旭文
    2025, 40(8):  711-71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07
    摘要 ( 12 )   PDF (1085KB) ( 4 )   HTML ( 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双层探测器能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图像结合直方图纹理分析区分成骨性骨转移瘤(osteoblastic bone metastasis, OBM)和骨岛(bone island, BI)的诊断性能。方法 纳入2023年3月21日-2023年9月1日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能谱CT检查的患者94例,共计216个病灶。其中81例共有125个BI病灶(BI组),13例共有91个OBM病灶(OBM组)。应用能谱分析平台重建40~200 keV的9个不同单能图像(以20 keV为间隔)和传统图像。采用Pyromics进行直方图纹理分析,选择病灶的最大层面并提取每个病变数据的灰度直方图纹理参数(熵、平均值、最大值)。比较两组数据,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参数的鉴别价值,利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的诊断性能。结果 40 keV条件下,灰度直方图纹理分析的熵区分OBM和BI时表现出较高性能,曲线下面积为0.934(95%CI: 0.895~0.973);能谱CT重建的传统图像中,灰度直方图纹理分析中的熵表现出较高性能,曲线下面积为0.910(95%CI:0.872~0.949)。Delong检验结果显示,40 keV条件下熵在区分BI和OBM方面高于能谱CT重建的传统图像(P<0.05)。结论 基于能谱CT平扫40 keV图像的直方图纹理参数的熵能有效鉴别OBM和BI,且高于能谱CT重建的传统图像。

    基于加蓬数据的疟疾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马良, Severine Martin, 孙广东
    2025, 40(8):  717-720.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08
    摘要 ( 15 )   PDF (492KB) ( 3 )   HTML ( 3)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加蓬弗朗斯维尔地区成人疟疾相关急性肾损伤(Malaria-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 MAK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为中国海外劳工疟疾并发症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了2023年11月-2024年10月加蓬中加友谊医院接诊的成人恶性疟患者1 185例,统计MAKI发病率及不同月份患者数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主要临床特征。结果 共检出MAKI患者127例(10.72%),发病率与恶性疟感染季节分布高度相关(r=0.94, P<0.01)。MAKI患者平均年龄为(41.26±7.63)岁,男性87例(68.50%),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27.31±4.75) kg/m2,有尿液异常主诉者94例(74.02%),血常规检测中红细胞计数为(4.27±0.74)×1012/L,血红蛋白为(42.98±13.96) g/L。与疟疾相关急性肾损伤患病相关的主要临床特征为:主诉尿液异常(OR=23.21,95%CI=13.75~39.20,P<0.01)、男性(OR=3.92,95%CI=2.35~6.56,P<0.01)、年龄(OR=1.04,95%CI=1.01~1.07,P<0.01)、血红蛋白(OR=0.93,95%CI=0.91~0.96,P<0.01)及BMI(OR=0.94,95%CI=0.90~0.99,P<0.05)。结论 成人MAKI发病全年分布不均匀,与恶性疟感染各月份分布高度相似。MAKI与患者性别、年龄、尿液异常主诉、血红蛋白以及BMI密切相关。建议在中国海外劳工健康管理中注重尿液异常情况,对男性、高龄、低BMI群体加强防控教育,感染疟疾后重视肾功能的检测评估,降低MAKI发病率。

    以“支气管树爬行征”为主要影像特征的肺结核1例并文献复习
    李果, 郭三君
    2025, 40(8):  721-72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09
    摘要 ( 17 )   PDF (2749KB) ( 7 )   HTML ( 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以“支气管树爬行征”为主要影像特征的肺结核的影像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西充县人民医院呼吸科患者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患者为55岁男性,罹患2型糖尿病,主因检查发现肺部结节10个月就诊,在8个月内肺部病灶由左上肺尖后段结节起始,逐步形成沿支气管血管束向肺门延伸的“支气管树爬行征”,病理组织活检提示肉芽肿性炎伴坏死,经TB-DNA检测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结论 “支气管树爬行征”可作为肺结核,特别是继发性肺结核的影像学提示征象,对提高早期诊断准确性具有一定价值。

    婴儿恶性石骨症1例并文献复习
    赵伟, 徐慧娟, 赵艳霞, 王玲珍, 卢愿, 杨静
    2025, 40(8):  726-730.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10
    摘要 ( 13 )   PDF (1671KB) ( 2 )   HTML ( 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报道1例以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就诊的婴儿恶性石骨症病例,丰富TCIRG1基因突变谱,并综述石骨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及基因测序,确诊1例婴儿恶性石骨症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 该病例为婴儿期发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经基因检测发现TCIRG1基因新突变。结合文献,石骨症临床表现多样,婴儿恶性型预后较差,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本病例丰富了TCIRG1基因突变谱,提示临床医生对不明原因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婴儿应考虑石骨症的可能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治疗手段。

    讲座
    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先耀, 姚秋艳, 张俊梅, 字颖, 龙均, 施荣杰
    2025, 40(8):  731-73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11
    摘要 ( 9 )   PDF (865KB) ( 1 )   HTML ( 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是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在第三腰椎水平测量的骨骼肌面积标准化后的指标,目前广泛应用于评估肌肉减少症、营养状况以及疾病预后预测。本文就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的测量及其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疾病的预后预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综述
    新型降脂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刘洋, 梁燕敏
    2025, 40(8):  736-74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12
    摘要 ( 17 )   PDF (894KB) ( 8 )   HTML ( 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高居首位,而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目前他汀类药物是降脂治疗和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首选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后无法使血脂降到标准水平,故需要其他降脂药物治疗。本文通过对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抑制剂及载脂蛋白CⅢ抑制剂等新型降脂药物的作用机制、安全性和有效性等进行研究, 以期为临床医生调脂方案及专业人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肺癌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陈文江, 舒展, 周来显
    2025, 40(8):  742-74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13
    摘要 ( 12 )   PDF (883KB) ( 2 )   HTML ( 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困难、肿瘤异质性和治疗耐药性等问题严重制约其临床疗效的提升。传统诊疗手段在精准性与个体化方面存在局限,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分子工具以突破技术瓶颈。核酸适配体是通过体外筛选获得的单链DNA或RNA片段,凭借其高亲和力、低免疫原性及灵活的可设计性,可靶向肿瘤标志物实现早期诊断、无创液体活检及精准药物递送。此外,核酸适配体能与现代先进诊疗技术相融合,在分子成像、靶向治疗和动态监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核酸适配体在肺癌诊疗中的前沿进展,探讨其技术优势、应用场景及转化挑战,为肺癌的精准诊疗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创新方向。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治疗新进展
    孙楠, 杨凯琦, 唐亚赛, 谢小华, 吕佩源, 董艳红
    2025, 40(8):  748-75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14
    摘要 ( 12 )   PDF (868KB) ( 3 )   HTML ( 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认知障碍是其常见的非运动症状。PD认知障碍治疗是综合多学科的治疗。本文对目前PD认知障碍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代谢重编程在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武媛媛, 孟舰
    2025, 40(8):  753-75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15
    摘要 ( 12 )   PDF (404KB) ( 0 )   HTML ( 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AKI)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危重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代谢重编程(最初在癌症研究中被称为Warburg效应)是SA-AKI的关键病理机制。脓毒症发生时,炎症细胞与肾实质细胞的代谢模式向有氧糖酵解转换,可放大促炎反应并增强细胞对脓毒症打击的抵抗能力。随着病程进展,这些细胞代谢模式则恢复为氧化磷酸化,进而促进抗炎反应并增强功能修复。代谢重编程和线粒体动力学紊乱是SA-AKI能量代谢异常的核心环节。本文系统综述了代谢重编程在SA-AKI发病机制及治疗干预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发针对性的SA-AKI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肾结核的多模态融合诊断
    李逍山, 尚攀峰
    2025, 40(8):  758-76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16
    摘要 ( 11 )   PDF (873KB) ( 2 )   HTML ( 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结核是一种严重的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对保护肾功能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由于肾结核起病隐匿、发病过程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是一种潜伏性极强的疾病,诊断难度大,容易造成误诊。目前,肾结核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综合诊断。近年来,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著提升了病原学检测效率;影像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实现了对病变的更精准的定位与定量分析;脂阿拉伯甘露聚糖、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等新型生物标志物为无创诊断提供了新方向。本文系统综述肾结核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前沿进展,探讨多模态联合诊断策略的临床价值,以期减少肾结核临床误诊漏诊,为优化其诊断路径提供理论依据。

    小儿肿瘤中ctDNA的研究进展
    滕怀千, 萧俊, 肖龙敏, 王安琪
    2025, 40(8):  764-76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8.017
    摘要 ( 11 )   PDF (874KB) ( 8 )   HTML ( 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恶性肿瘤是现如今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虽然各种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部分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耐药,仍是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为检测血浆中癌症特异性标志物的一种微创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成人癌症中,ctDNA检测已显示出在疾病监测应用中的价值,包括肿瘤突变谱分析、风险分层、复发预测和治疗反应评估。目前,ctDNA已在成人多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预测中进行使用且越来越被临床所接受,但在儿童肿瘤的使用目前仍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系统综述ctDNA在小儿肿瘤中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技术、临床应用现状及挑战,并结合最新研究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精准医疗在儿科肿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